APP下载

历史的空间

2018-10-21黄静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发展空间装饰艺术

黄静

摘 要:从历史长河来看,空间设计和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在当今我国现代性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凝结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精髓,实际上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运用传统元素的表达是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性如何体现的重要内容,其关系着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以及趣味性等。

关键词:装饰艺术;鉴定元素;发展空间

1 引言

传统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一个宝贵的文化财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了传统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传统作为稳定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条件,要不断的创新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离开了创新就缺乏了动力。推动文化的发展关键是创新,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强原创能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抽象、联想、借鉴等表达手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

2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意义

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浓厚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各种装饰艺术百花齐放,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版画、年画等,到民间民俗文化及手工工艺、绝活、歌舞、器乐、漆画、泥塑,蜡染,皮影、绘画、剪纸、木雕等,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东方美学观和浓厚的民族特征和品质。体现出每个时代的不同元素个性,并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2.1 传统装饰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装饰,是指用中国元素符号对建筑空间、结构、界面进行装饰美化的行为,它是体现中式空间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古代传统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体系,同时也形成了成熟的、独树一帜的装饰艺术特色,是世界文明的杰出代表。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完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灿烂辉煌,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2 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空间中主要体现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形态灵活多变、题材丰富多彩,是建筑空间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装饰手法和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其在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空间中主要体现了四点美学特征。

(1)彰显建筑物的社会价值。传统元素、图案、色彩、质地、题材、乃至饰物的尺寸之大小和数量之多寡等,都服从于建筑的从属性。皇家的宫殿、达官的府衙、乡绅名门的宅第同平民的居屋,都具有明显的区别,轻易不得逾越。

(2)表现深刻的人文内涵。中国古代建筑的,不仅具有上述显著的特征之外,而且还反映了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哲学观念、社会心理和民俗民风,表现出其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的祖先往往运用植物、动物、图腾、历史人物等形象,乃至神话传说、戏剧场面等,采用谐音、象征、比拟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爱好、推崇与敬仰、观念与意境、心灵的渴求和良好的意愿。一草一木、一幅图案、一个饰物都在隐喻礼乐秩序、儒道伦理、宗法规矩等观念,都具有其深刻的含义。

(3)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和时代性之艺术风格。地域性方面:北方的建筑装饰比较朴实、厚重,一般只作重点处理,砖雕、彩绘成就。民族性方面:藏族用色大胆,追求对比效果,镏金、彩绘颇有特色;维吾尔族在木雕、石膏花饰和琉璃面砖方面成就突出;回族则重视砖木雕刻和彩绘,题材、手法。凡此种种,它们都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和特点。宗教性方面:佛教寺院建筑之装饰和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之装饰,都各自展现出自己显著的宗教风格和特征。时代性方面:不同时代的房屋之建筑装饰,都留下了深刻的典型的实用艺术品。

许多精美的装饰不是单纯的饰物,是同结构紧密相结合的,它们既是建筑构件也是装饰构件,都具有其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累赘物,比如台座上的栏杆、螭首(排水口)、石雕的柱础;门窗棂格等,都是对建筑结构构件的艺术加工品;彩绘是保护木质材料的举措等,上述这些都是典型的实用装饰艺术品。

2.3 现代空间与传统装饰艺术存在的意义

从历史长河来看,空间设计和传统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種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空间设计曾一味的追求和模仿一种现代时尚的风格,千篇一律,简洁而冷漠,失去了个性,也丧失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空间设计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近年来,各个领域提倡个性追求,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宣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使其人文哲理、审美取向、审美心理等都具有特有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在空间中的使用,其喻意内涵是丰富、生动且朴素的。

3 在空间中表达传统装饰的设计手法

受全球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下,国内建筑界对公共建筑中空间设计如何表达传统文化的探索一直在进行,设计手法亦渐丰富。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空间设计上体现传统文化的优秀实例基础上,结合相关实例的探讨,可归纳出以下4类设计手法①营造传统空间②探索传统元素在空间特质③发展空间的文化精神④借鉴元素,体现传统。从手法上来讲,他们是并列的关系,但从对传统空间运用的深度上来讲,它们又是递进互补的。

3.1 营造传统空间

通过对公共建筑的空间尺度、空间形状等的把握,给人带来类似于传统空间的感受。这类手法往往更多的是对传统空间形式上的借鉴。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多方位表达传统文化的一次设计实践。贝聿铭曾经说过:中国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上也不例外,他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与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把自然作为其作品的重要元素,将自然引入室内,把空间融于自然。从其整体外观来看,整个庞大的建筑物围合成一个院,像一座古城堡,又似北京四合院,再加上其江南园林风格的结合,使建筑空间融合了中国南北文化,建筑本身也就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 由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通过内向性的园林景观的设置,仿佛是传统建筑院落空间的室内化表现。这种将室外空间室内化的手法,能够创造一个介于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之间的模糊性空间,与传统建筑中的空间相似。

3.2 探索传统元素在空间特质

在公共空间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的界面等的处理,表现传统空间某一种或几种特质,使空间具有传统空间更加本质的特征。相对于前面一类手法,这类手法属于对传统空间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在一些美术馆、博物馆设计中,以传统元素木栅格作为空间隔断的元素,建筑的屋顶、墙和内部隔断,也使用这种木栅格 。通过这种透明的分隔方式,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空间的通透性。亦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大厅室内的隔断,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空间的通透性和流动性。

3.3 发展空间的文化精神

怎么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精神呢?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的设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设计理念。首先从人们对中国的表面印象理解,像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京剧、中国的红颜色,一看就是中国的文化符号。还有通过丰富的出土文物、中国的问鼎、陶瓷器、棋盘式的格局,以及中国木构架的体系跟西方是完全不一样。通过这些东西的启发,中国的红颜色、中国的园林、中国的斗拱等等。把这些元素加以整合、领会以现代的手法提炼构成东方之馆的造型,来表达中华的元素。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的设计是一种精神的表达,表现我们中国蒸蒸日上的姿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3.4 借鉴元素,体现传统

传统元素的直接隐喻性类型一般直接运用在建筑空间的外立面、空间界面的装饰上,而建筑的空间布局和陈设布置上也或多或少的暗含着简介隐喻性的用法。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空间与传统文化的表达主要可以借鉴以下3个传统元素,即色彩、符号、及材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色彩的运用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哲学观点中,“五色”与“五行”相对于,是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文化)中形成了以青、赤、黄、白、黑五元色为主的色彩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除此之外,在不同地区有各自不用的色彩体系,共同形成了丰富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

首都机场T3航站楼,通过红色和黄色两种传统色的运用,使机场空间与传统文化接轨。红色是紫禁城墙的颜色,黄色是紫禁城屋顶的颜色,该建筑室内的主屋面地板、钢结构网架等采用这两种颜色,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

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传统建筑的局部,例如传统建筑的斗拱、藻井天花、格子窗以及园林中的月门、漏窗等,通过抽象、提炼而成为符号。这些符号从传统中得来,但不知是纯粹模仿,具有传统和现代的双重性格。将他们运用于公共空间建筑中,可以使空间具有传统文化韵味。

对传统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可以使傳统材料在新的技术和理念下得到新的表达,另一方面可以是新的建筑具有传统的特征。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发展出区别于西方传统以石头为主的建筑体系。除此以外,其他一些材料如竹、纸等也都是具有浓厚中国传统韵味的材料。

在空间中增加一些传统符号,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表达传统意蕴的作用。苏州博物馆中,采用了一种特别低调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美。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博物馆外墙与内墙都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基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雨后,灰色的线条则变成深邃的黑色,如同中国画中浓重的笔墨,描绘着朦胧的江南烟雨。

使用传统材料是表达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法,也是一种很方便而又容易出效果的手法。

4 结束语

本文研究传统元素对现代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及主要手法。提倡现代公共空间设计应发扬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手法对于现代的空间公共建筑依然有很多的启示。目前我国对空间公共建筑空间中表达传统文化的手法,已经从最开始单一的模仿发展到现在追求对传统空间内在特征的表达。而随着这种探索的深入,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多的基于传统文化的新空间理论,从而更好的的指导公共空间设计的实践,是公共空间设计在空间创作方面更加出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濮苏卫,蔡东艳 编,《建筑空间构成设计[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田少朋.中国古代装饰艺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3] 王昀著.空谈空间[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潘谷西著.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毛兵著.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发展空间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浅谈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以人为本”
走出言语评价中的自卑情绪探讨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女性在饭店行业竞争中的态势分析
浅谈纸质图书的发展空间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