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促小学语文教学

2018-10-21李贻凤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小学语文

李贻凤

摘 要: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学生搭建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教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 师生互动沟通 话语隔阂 话语融合

一、师生互动环节话语隔阂产生的主要原因

1.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所直接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心智不成熟的幼龄儿童。受到年龄的局限,幼龄学童对新鲜事物怀有极大的好奇心,行为自控能力较差,同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注意力一般不易集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这些薄弱点,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首要目的,同时结合提问、讨论等有趣的互动环节,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

2.互动环节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背诵、默写、提问等方式是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普遍使用的互动方式,因为这些单一的互动方式非常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生动活泼的互动方式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阻碍性,所以一部分老师特别青睐那些传统的互动方式。无论是基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学生考试升学的压力或者其他一些原因,现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互动方式非常单一、方法极其片面的局面。[2]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环节话语沟通的途径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现今小学语文讲授过程师生互动环节出现了较严重的话语隔阂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话语隔阂的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理清理顺教师、学生、小学语文讲授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真正的生成式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实现预设和生成。

1.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肓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还可以在预习中提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新课程中的师生互动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老师”,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这样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境是互动的必要。在课堂上,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雷雨》时,我以“情”为首,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了基础。

(3)激励是互动的动力。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即是说,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的高低.可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对课文人物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能够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促进师生双方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4)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地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在上《道士塔》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学生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学生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得很深入了。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互动。在新课改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宋尚琴.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话语转化方式的对比研究[J].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版, 2008(2).

[2]梁俐萍.让作业设计鲜活起来―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J].苏州教育, 2008(11).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小学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