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探究

2018-10-21任学芬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方法探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任学芬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越发关注其语文素养的培育。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国民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各校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出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这篇文章先是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写作切入点,随后提出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探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我国有关教育部门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国民综合素养的培育层面。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实用性学科,在国民教育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各校实现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这篇文章先是简要叙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等现状,随后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预期教学目标、学生阅读兴趣这二方面特点。首先,我国大多数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是通过课后回顾与反思,但是这样检验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方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构建一个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检验标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教学效果体现的主要依据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阅读教材的阅读兴趣和学生在阅读兴趣的促使下主动进行阅读学习两方面,只有达成二者的相互统一才可以真正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现状

第一,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计划与阅读目标的制定方面,受到传统灌溉式教学思维思维模式的影响,以过往的阅读教学经验和语文阅读课本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主要呈现教师象征性讲解阅读知识,学生盲目听解阅读教学知识的局面,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总分排名的上升,忽视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身份作用,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第三,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紧随时代变迁及时改革创新其授课理念与教学模式,没有根据班级同学的实际学习状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课堂教学计划,与此同时教师对语文课堂要进行讲解的阅读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筛选,以课本教材为课堂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可供选择的阅读素材过于稀少;第四,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构建一套完备的教师教学水平监督管理评价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后针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阅读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不能全面详细的了解,针对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作出及时的针对性教学整改,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水平长期半停滞的发展状态[2]。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阅读课堂教学计划与教研目标时,要紧随时代变迁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教学辅助设备,创新的将趣味性教学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起小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兴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趵突泉》进行阅读教学讲解时,可以事先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在班级播放趵突泉宏伟磅礴的壮丽景观,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后根据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或学习状态等因素将班级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班级同学探讨趵突泉景色的特点,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2.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

现阶段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知识诉求也在与日俱增。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计划,以此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共同阅读知识诉求[3]。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衣》这一篇课文时,可以事先在班级用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让班级同学对《皇帝的新衣》这一篇文章所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随后让班级同学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性格特点以自愿原则分别对文章的皇帝、大臣、裁缝等角色进行扮演,让班级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深刻体会文章的中心主旨,增强学生阅读课堂的体验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相结合

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阅读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身份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班级同学列出一张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单,让学生在三个月内自行选择三本书进行阅读,并且以周为单位对小学生的阅读进度进行抽查,并在班级对阅读完成进度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阅读进度较慢的学生进行批评与惩罚,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后,还要鼓励学生针对阅读的文章及时书写观后感[4]。例如:教师在讲解《亡羊补牢》这篇文章时,可以提问:文章以亡羊补牢为题有哪些寓意?亡羊补牢这篇文章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随后以布置作业的模式让班级同学书写读后感,由教师进行批阅点评。通过这样的授课模式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阅读教学素养的培育、社会主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不仅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必由之路,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许桂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发现,2018(3):94.

[2]蔡艺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34):42.

[3]胡蕾.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8(22):47.

[4]李加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5):142-143.

猜你喜欢

方法探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