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链”,助推学生数学学力
2018-10-21潘琛琛
潘琛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数学问题,可以使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认识以及思想方法的领悟,而且可以实现学生数学学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链 数学学力
时下,学生的学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何谓“数学学力”呢?数学学力主要是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它是一个综合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作为教师的常用方式,教师如能以“问题链”的形式设计有效问题,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数学学力也会实现再增长。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问题链的设计:
一、设计“联结性”问题链,沟通相关知识
“联结”主要是指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学生的各种数学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设计“联结性”问题链,不仅可以盘活数学知识间的体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分析、应用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当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以后,为了丰富学生的认知,以“0.1”这个小數为例子,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0.1是几位小数?”“0.1与1/10之间有什么关系?”“由0.1这个小数你可以想到哪些数学知识?”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有学生说:“10个0.01是0.1”;有学生说:“‘0.1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还有的学生说:“‘0.1这个数是大于0小于1的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如果0.1和相关数量单位结合在一起呢?”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很快想到了0.1米,0.1元,0.1千克……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把与0.1这个小数相关联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该案例中,在教学小数的认识的时候,教师主要引领学生由“与0.1相关的数学知识”入手,设计了一个链接性的问题链,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就不再是一个点,而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真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走向了深刻。
二、设计“整合性”问题链,构建价值整体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知识以某种形式链接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整合性”问题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图片:
师问: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哪个图形观察到的吗?从这些图形的哪个方向观察到的?请把这些图形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如下图)
如果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话,上面图形中哪个图形的体积最大?图1中的小正方体是图3中的小正方体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其他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在这种“整合性”问题链的设计下,学生由观察物体所获得的知识就不仅仅局限于观察物体方位、角度方面,而是学生将学过的分数、体积等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该案例中,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从观察的角度到找出对应图片,以及计算出每组图形的体积,比较体积大小,学生自由提出其他问题,等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养成了全方位,综合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类推性”问题链,学习研究思路
类推是根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相同属性特点,进而推断出其他属性特点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类推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出数学学习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学生从一般的数学学习经验中积累到过程性的数学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
如在解决数学问题“像这样摆100个小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的教学。
在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时,多数同学采取的方法是先摆出1个,2个,3个小正方形进行观察,然后,再去求一共需要多少根小棒。在学生经过思考探究以后,可以得出3×(1 000-1)+4和3×1 000+1这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个别能力强的学生会想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来表示图形个数与小棒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到此为止,那么,无疑是对数学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学生总结出正方形个数与小棒的关系为3n+1的时候,笔者趁机提出:如果连续摆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摆n个正五边形,六边形呢?如此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途径,而且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该案例中,在解决数学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主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提出了类推性的数学问题,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探究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思路,从而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数学学力的生长,真正起到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