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习惯,教育之本

2018-10-21黄海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习惯

黄海燕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一项复杂、长期而又具体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渐进。

一、教育重在培养习惯

有一次,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石。

要培养好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抓住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其次,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单单是说教,讲太多空洞的道理不仅无效,更会让他们感到厌烦,更重要的是,老师首先就要起到模范的作用,给学生们耳濡目染的教育。第三,和学生们一起制定出适当的行为规范,最好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商量制定出规则,老师只起一个指导的作用,但一旦制定出来必须严格执行。

二、培养习惯时,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

学校教育孩子养成关心集体的好习惯,号召同学们把最漂亮的花拿来美化教室。孩子非常高兴,回到家搬花时,爸爸大声说:“放下,谁让你搬花的?”孩子说:“老师让我们布置教室。”爸爸一听是老师让搬花的,就指着旁边的一盆又蔫又小,快要死的花说:“拿这盆花吧!”孩子到底听谁的呢?孩子无所适从,一方是老师要求的“最漂亮的花”,另一方是爸爸命令的“又蔫又小的花”,到底听谁的呢?老师精心策划的培养孩子关心班集体的好习惯计划,就在父亲的阻挠下土崩瓦解了。

哲学给我们详细地讲解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当各部分之间互相配合协调,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作用。就好比打篮球,每个人都只关心个人得分,而不顾整体团队的优化配合,这个球队必输无疑。其实,教育也是这样,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只要一方有差错,其他各方的作用将会受到抵消。所以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也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各种力量协调一致。

要达到教育各方协调一致,首先教師要以打电话、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多和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争取做到家校双方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尊重家长,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家长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动不动就打电话请家长,甚至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这样难以让家长接受,只会让教育工作更难开展。再者,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受益。如可每周设立一节阅读课,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思想内涵以及美学修养的书籍,然后让学生写出或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认识到真善美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影响。最后,以学校为龙头,主动指导家庭教育,调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让各种途径发挥各自的功能,最终达到全社会都关心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教育合力。

三、训练是形成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可是,现在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是随心所欲的,今天要求严格,明天又不管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教师活动搞得多样,却把学生管得很松;有些教师费了一番苦心,可结果学生跟他对着干,就是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这一系列在实践中常出现的状况,大致都是训练不得法而致。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的好效果。

首先训练要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连贯性、有序性,不能前紧后松、一曝十寒。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把爱心寓于学生的严格要求之中,严爱结合。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但形式不要机械单一。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训练中增强趣味性,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寓学于乐,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训练学生的文明用语,就采用情境化的训练方法,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场合,像图书馆、商场、公交车等,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促进他们使用文明用语。再者,要做一个有耐心的教育者。有些学生的坏习惯一时半会很难得以矫正,比如沉迷网络游戏等,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帮助学生,即使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也要相信学生的坏习惯一定能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得以矫正。最后,一切习惯的养成,要从细微处入手,从培养主动问好、饭前洗手等小处着手,要严格要求,要锲而不舍,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训练。这样,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素质教育之本,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习惯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习惯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