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对高校空竹课程体育教学的思考
2018-10-21白洋
白洋
摘要: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空竹的价值不应被忽略。本文主要论述空竹的起源、特点,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和发展现状,提出具体的空竹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文化传承;空竹课程;体育教学
1.空竹的起源及特点
抖空竹最早盛行于宫廷,后在民间流传。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域,对空竹的叫法也不同。例如,明、清分别被称为“空钟”“空竹”,有些地方还将其叫作“抖抖嗡”“地嗡子”等;即使在欧美地区,空竹也备受青睐,被称为“中国摇摇”“迪亚波罗”。
现如今,练习空竹的多为老年人,高校空竹课程相对比较少。空竹有单、双轮之分,都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非常耐摔,而且利用率高。空竹运动器材简便,不会占用太多场地,也不受外部环境、天气影响等,非常适合在高校推廣,将之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益处多多。
2.高校空竹课程价值及发展现状
2.1高校空竹传承价值
高校为空竹传承和传统文化交流提供了载体,在体育教学中增加空竹课程,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宣南文化的没落,使空竹传承面临危机。空竹运动具有表演、健身、娱乐等特点,操作技法简单,无需太多经济投入,既可单人独自练习,又可多人集体练习,灵活性强。在高校开展空竹课程,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发展非常有益。高校文化氛围浓厚,各类资源丰富,专业人才多,为空竹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良好土壤。加之,近年来,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也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体育教学中设置空竹课程,能够帮助广大师生参与进来,丰富体育教学形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2.2高校空竹课程体育教学现状
空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曾一度掀起空竹文化进校园的热潮。近年来,很多地区更是举办了空竹运动会,很多小学、高校等都将空竹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引入学校,并聘请空竹技艺传承人予以指导,让学生感受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虽说,空竹作为一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体育生活,使体育课程更具内涵,但其在传承及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
当前,关于空竹的书籍、资料、文献等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仅有关于空竹入门和基础技法方面的书籍;空竹多在中小学传播,其中,尤以小学生学习空竹的热情比较高,反观高校,很少将空竹纳入体育课程教学,尚未认识到空竹作为一种传统体育文化形式在高校传承的重要性;空竹因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尚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科体系,缺乏专业师资力量,多由空竹爱好者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授课,课程缺乏条理、层次、系统性;尽管很多学校开设了空竹课程,但其仍属于边缘类课程或选修课,没有将其与常规体育课程同等对待,推广力度不足。
3.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空竹课程体育教学方法
3.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空竹运动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不仅花样多,而且意蕴浓。高校空竹课程应理论与实践兼而有之。具体课程实践中,应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和专项理论课程,前者主要对我国各类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及发展历史予以介绍,后者则专门教授空竹运动的起源、由来、文化体育价值等。除了常规空竹运动之外,分别设置一节基础和专项理论课程,帮助大学生建构空竹文化认知。双轮空竹难度小,相对平稳,极具表演性,可将其作为主要课程内容;单轮空竹多为立盘技术,技术难度大,可将其作为拓展内容纳入体育课程。技术课程又可细分为基础技术和套路技术两类,前者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学习弹、抄、抱月等基础双轮空竹动作以及搭、挑、背穿等单轮空竹动作,后者则依托音乐伴奏,对各类空竹技术和步伐动作等进行组合搭配,翻出各种花样。例如,空竹舞龙技艺等,极富创意性和观赏性。
3.2有效开发课程体系
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空竹课程教学,应依据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及个体学生特点,除了基础技巧和抖法教授之外,为学生配备专业空竹教材,教材应适当增加空竹运动难度,注重创新性。依据高校整体发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空竹教学中融入高校特色,使其鉴赏性、趣味性、竞技性均有。学生既要学习规范、标准的空竹动作,又要往竞技体育方向发展,增加动作难度,兼顾身姿优美。例如,高校可对空竹比赛方式和竞技套路等进行创新,使其由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向竞技性方向发展,打造空竹品牌赛事等,培养大学生的兴趣。除了常规课程教学之外,高校还可以举办空竹主题运动会等,邀请校内外空竹爱好者参与进来,交流学习。
3.3兼顾师资力量培养
因空竹多在老年群体中盛行,所以空竹爱好者的平均年龄都比较大。高校空竹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从而真正实现空竹文化发展及传承。这一背景下,应向教师和学生普及空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帮助高校师生了解空竹的项目特点及相关民俗体育文化知识等,鼓励他们依托网络多媒体技术,学习、研究空竹运动。定期邀请空竹文化传承人或者资深空竹爱好者、专家等,走进大学校园开展空竹讲座,或者到高校体育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指导。高校师生要走出去,参与各类空竹运动等,以此为契机,交流学习相关空竹文化知识。例如,某地文化节全国优秀抖空竹展演中,全国14个省百余名艺术大师率队前来参演,花式抖空竹轮番上演。这便是很好的艺术交流形式,拓展了高校体育教学思路。
结语:
高校要结合自身体育课程情况,认识到空竹运动进校园的价值,改变以往体育课程内容及模式,提高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真正将我国博大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毛文斌.将“空竹”引入体育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甘肃教育,2016(1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