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 放飞灵性

2018-10-21王美萍

文存阅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练笔灵性文本

王美萍

摘要:文本是重要的課程资源,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重要依托,引领学生在经典句段篇章处进行模仿;在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在思维发散处拓展文本。通过运用“仿效文本,拓展文本”等策略,以达到掌握表达技巧,激发创作潜能,放飞生命灵性之目的。

关键词:依托;文本;灵性;练笔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全新的科学概念。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设法厚实我们的语文课堂。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学会发现文本拓展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让教材“增值”。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课堂练笔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练在语言经典处,进行模仿

课标指出:“要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积累”是什么?就是通过阅读来吸收,来积淀语感经验,来积累语言材料。“运用是什么?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了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而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练笔太少,学生没能通过认真感悟文章的语言,没有及时地吸收内化。“活用文本,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练笔资源,以读促写”,儿童从实践中学习,从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立即转化为能力;儿童模仿性强,读了一篇范文,便能尝试写出与范文相类似的文章;它还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让学生言之有物,且有了参照、借鉴,使学生乐于表达。

(一)仿句式练笔

在平常的写话中,由于学生不知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往往对事物的颜色、形状等“视而不见”,只能用“好看极了”、“漂亮极了”这些简单笼统的话叙述,句子平淡无味。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对文中的一些经典的句子反复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练习仿写,进而学会运用。

(二)仿构段练笔

片断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它既是“连句成段”的终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品位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教学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

(三)仿篇章练笔

巴弗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旧工具实现的。”因此,有效地运用“迁移”规律,活用文本,有机将阅读和写话密切地结合起来,对降低写话难度,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写话水平,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在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同样,“空白”也为学生打开了通往作者心灵的大门。学这样的文章,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饱满。

(一)抓住文中的“趣”,趣中填白

趣点往往是课文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文本的“趣点”,有童心之趣、巧合之趣、形象之趣……凡此种种,学生的心被作者的笔牵引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课文“趣点”本身对学生理解文章以及练笔提供了动力。

(二)揣摩文中的“情”,以情填白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无不渗透着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容,我们应注意捕捉这些动情点,引导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前几周,我上了《燕子专列》一课,在课堂上,学生品读课文后,我创设了精彩的“呼吁救援行动”的情境,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文本,去体验、去感受,大声呼吁救护这些可爱的燕子。孩子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角色扮演激起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呼吁救援”的话语。通过练说练写,不仅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在思维发散处,拓展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很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的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以放飞思绪,使之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练笔,可以侧重词句,可以侧重开头结尾,可以侧重段落篇章……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课堂练笔的潜在价值,取决于运用者适度地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适时地利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文本,以文本为重要依托,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定能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创意地表达。”课堂练笔才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才能成为课堂上一道永恒的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赵春松.让“随文练笔”行走于语文课堂[J].西藏教育,2016,(03).

[2]申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练笔灵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荷品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