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翻译能力培养
2018-10-21李艳旸
李艳旸
摘要:“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英语专业,尤其是翻译教学,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既重视语言文字本身,又要融合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积极探索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文化交际;翻译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丝绸之路最初是一条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商业贸易路线,后来,它逐渐演变成了东西方间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的主要道路。现如今,当今世界正發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格局和多边贸易投资规则正处在深刻地在调整阶段,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将会积极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战略,在其发展与落实过程中,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语言的发展,传播及其翻译将扮演者重要角色;同时,沿线各国家的各种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密切,这就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人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外语专门性人才,应紧抓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翻译水平,克服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际困难。如何在这一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翻译能力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下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立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同处于一种环境中的人们所拥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1]这种“程序”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磨合逐渐成为一种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标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其民族心理,思想内涵及其文化表现都千差万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地理环境不同。“一带一路”经济带贯穿亚洲,欧洲和非洲,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一头是欠发达的亚洲和非洲经济圈,中间广大的腹地国家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与此相对应的农业,工业,科技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其次,民族宗教问题多样化。从“一带一路”与宗教的历史关系来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充满了宗教传播和交流的历史。随着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外域宗教相继传到中国,而中国本土的宗教如道教等也得以外传。基督教,天主教,穆斯林,佛教,伊斯兰教等也纷纷传入中国。再次,语言种类繁多。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共有60多个,使用的语言约2400余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语言互通,想要实现沿线各国间的语言互通,就必须了解,分析各个国家的语言国情及特点。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更应在这些地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复杂,语言多样。近年来,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语言理解,信息交换,更关系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往和融合。文化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变化的。在跨文化交际初期,不同文化的交流者必须通过“文化定型”的方式,赋予某种文化特点和标签,从而方便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或是为进一步了解其文化特点打下基础,从而加速信息的处理,加强跨文化间的交流。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间的频繁接触使得文化差异的细微之处越来越明显,因此,这种“定型”必须被打破,才能使不同交流者对自身的文化偏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断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失误进行纠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英语翻译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一带一路”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政策背景下,西部地区迎来了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提升翻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成为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缺失。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其所学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语言学习者能够在交流中克服文化差异所引发的问题,自觉消除交流中的障碍,从而使得交流顺利进行。在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能力,如今更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与翻译紧密相连。翻译作为一门将母语和目标与相结合的学科,更应该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发挥其重要作用。
当前,通过开设英汉翻译与汉英翻译课程,英语专业学生普遍熟知翻译理论,掌握一些翻译技巧,但这并不代表其已经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准。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转换。不去了解著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反应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作者与作品,译者与译著之间的关系无法翻译出好作品。
因此,改变翻译教学的现状必须做到一下两点:第一,优化课程设置。将翻译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相结合,尤其注重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传播,在翻译练习过程中注重分析翻译对策及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充分选择利用注重文化传播的翻译教材以及能够传达文化信息的译例,帮助学生在学习掌握翻译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本国和异国文化。第二,改革翻译教学方法。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以及灵活的表达和创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思路和视野。
其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高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堂上,大多为翻译理论教学,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然而,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翻译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就目前而言,高校在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忽视了实践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翻译理论知识,但在翻译中却频繁地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翻译课堂上,一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详细地阐释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练习,模拟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素材,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翻译实践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同时,高校和社会也应为学生提供在校外进行翻译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大型会议,或是在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对外宾提供帮助,或是在企业内部学生和考察等。
三、结语
“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语言,翻译从根本上是通过不同语言的转换最终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从课本入手教授翻译技巧,更应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断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鉴别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翻译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Geert Hofstede.Culture's Consequen-ces[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1.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佟晓梅.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J].教学研究,2006.03.Vol.29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