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8-10-21唐仁友
唐仁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幼教事业的发展,但是当我们面对具体的园所时,在总结与反思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们发现诸多问题,幼儿园课程如何在《纲要》和《指南》背景下建构和实施,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区域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肯定方面
目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不断被大家重视和遵循,对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加强,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类型正在不断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正在不断提高,幼儿园课程在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混乱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无视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立场,一方面抱怨学前教育课程变换太快,一方面积极跟风。无视园情,不能理解课程结构之间的逻辑和层次关系,照抄照搬课程方案,或任意夸大宣传和使用国外课程方案,并以此为噱头。
二是课程准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幼儿园课程资源和材料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有代表新思想、新模式的各种版本的幼儿园教材、教师用书、资源包和操作材料等,也有像综合主题活动、多元整合课程、能力发展课程、幼儿园美术多元开发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建构式课程、思维游戏课程,引进和改造的瑞吉欧方案教学、蒙台梭利教学等等。眼花缭乱的课程充斥着市场,也扰乱了很多学前教育者的眼睛,该如何辨别,如何选择?
三无视儿童全面发展和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设置随意,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园本”“特色”或“与众不同”,造成课程内容不均衡,领域残缺,未能从“育人”的目标框架考虑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是部分园所课程领导者缺乏课程领导与管理能力。没有正确、全面把握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忽视了一日生活中的运动、生活和游戏,忽视了身边的、社会的、自然的、家庭的“活”的教育资源,虽有“一日活动皆课程”“课程即幼儿经验”的理念,但在实践中,很多幼儿园不经意间把课程内容窄化为“上课”。
五是无视《指南》精神,迁就各方面不合理要求,课程设置以满足家长需求为目的,出现“小学化”倾向和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
二、基于《纲要》和《指南》背景下的课程实施
(一)从选择到理解
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教材版本,对当下大多数幼儿园来说,教师使用一、两套自己欣赏的、比较认同的教材是必要的,园长要学会选择,首先要吸纳其理念,了解教材的结构特点和操作方式,其次要分析本园教师的课程理念是否与其接近,幼儿园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和课程资源,最后选择便于操作实施的那套教材,进行相关的园本培训,把握其理念和核心精神,分析典型案例,理解性地操作实施。在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把握基础性课程和特色性课程的比例,其中前者占70%的比例,后者占30%的比例。
(二)从文本到生本
一套质量上等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合作制定而成的,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元素,课程不是静止的文本,而是为教师提供的一种操作平台,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依据教材,拓展教材,就地利用环境资源,在操作平台上根据教育情境和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实施人本化的教育,教师不是带着幼儿走向教材,而是带着教材走向幼儿,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使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生成。
(三)从多元到整合
教材面对的是一大群使用者,而不是特定的少数的教育对象,它必然会有一定的结构化,幼儿园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要进行观念的整合、目标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等,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从各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四)从执行到创生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通过课程的选择、课程的实践(内化)、课程的反思(创造)才能形成,但教师往往照搬教材教案,把自己禁锢在知识传递者和执行者的位置上,缺乏创新精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既是教学的研究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实现从执行教案到创生课程的转变。
三、幼儿园课程的思考
一是幼儿园课程应该指向每个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全面即多种能力、多面发展领域、发掘孩子的优势、补偿教育孩子弱势,幼儿教育、幼儿园课程要一切为了孩子更好、更多的发展。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是一样的,首先要认识花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幼儿园课程首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儿童得到的是什么?而不是教師教什么的问题,思考如何在有教为类的原则下,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适宜性的发展,是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幼儿园课程应该指向幼儿整体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的,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各项活动的开展、环境的设置等都应该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注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使儿童具有关爱、友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不要把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指南中不同的发展目标是所有儿童共同发展的方向,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要确保方向性,与指南和纲要的要求一致,落实在阶段性目标中既要考虑横向上的全面,又要考虑纵向上的有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是幼儿园课程应该围绕生活。什么是幼儿园课程?陈鹤琴、陶行知先生主张:课程是能够给3——6岁儿童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准备,儿童的生活就是教育,儿童的生活进程就是幼儿园课程,纲要和指南中也强调:“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和品德还原为经验,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一日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美好和趣味。在生活教育中体现幼儿生命成长的诉求。
总之,幼儿园的课程,应遵循教育规律,基于幼儿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进一步明确各年龄段、各领域具体目标和任务,加强横向领域和纵向年龄段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编织成一张指向儿童健康、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网络,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