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2018-10-21卢长春
卢长春
摘要:生活是一门艺术,好的教育必定源自生活,生活教育理念在当前小学综合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生活化教育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优化小学综合学习能力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 综合学习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小学综合教育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缺乏生活经验,且内心贪玩,好动,往往在学习中存在困难。开展生活化教育,可以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同时加强了生活知识与行为观念的引导,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进行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一、鼓励生活实践,提高学习热情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支持,尤其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小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能力都不强,若教育内容能够尽量贴近生活实际情况,则小学生便能够理解学习内容,对于学习的接纳程度就越高,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了起来。例如在当前社会,不少学生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加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对常见的蔬菜进行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蔬菜种子,让学生来进行埋土、施肥等劳动,虽然学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种的是什么,但充满好奇,学习热情高涨,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找出答案。从种子发芽到结果的漫长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待最终长成后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个过程充满趣味,既让学生了解了蔬菜,观察了种子生根发芽到长成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农民的辛苦,切不可浪费食物。
二、整合生活素材,拓展教育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生活素材的挖掘与整合,选择学生身边的事和物,从而来讲解课本内没有的知识,拓展教育内容。如不少学生常常用纸浪费,随意涂画之后便丢弃。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纸不仅可写可画,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学生们对此纷纷表示好奇,随后教师将纸拧成条,原本又薄又轻的纸拧成细的纸条,又将水桶和纸条放在一起,学生不解,老师对学生说纸条可以拎起水桶,原本一张看似无用的纸却能够发挥出这么大的力量,学生纷纷跑去试验,经过实践证明确实如此。随后,教师并告诉学生纸是由树木做成的,我们要爱惜用纸,更不可以轻视纸的力量。由此可见,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也能够成为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注重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挖掘与整合,从而来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丰富生活经验,加强教育渗透
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也需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学生对于教室外面的世界总是十分关注,下雪天学生会握起雪球,但是拿回教室后雪球不一会就化成水了,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雪和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不少学生异口同声的说雪就是水,当水遇冷就会变成雪,当雪遇热就会变成水。然后再向学生提问:那么下雪时和雪化时哪个阶段会更冷?,学生陷入了思考,此时教师再跟学生们讲解,雪化时更冷,因为雪遇热才会化成水,雪化时吸收了外面的热气,因此会感觉到更冷,同学们纷纷点头,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所以,教育需要的是强化生活体验,丰富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也会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完成知识的學习,实现教育工作的渗透。
四、还原生活本质,体现学习价值
学习是逐渐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生活的本质。在小学综合教育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价值观念引导和行为规范上,从学校学习的内容更容易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是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例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多多观察小动物,让学生讲述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小动物们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其中不乏有温情的感人事件,如导盲犬为盲人引路等,让小学生多了解动物,让学生知道动物也有情感,也是生命体,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尊重小动物的生命,关爱小动物,由此来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体现出学习的价值。
综上所述,教育源自生活,综合学习也应当在生活实践中体现。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可以为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小学生也可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丰富生活经验,新奇的方式和自由的空间都将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思维的拓展,在今后的小学教育中,应当贯彻生活教育,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回归生活。
参考文献
[1]吴晨曦.行中知,知中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意义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 (04):256.
[2]潘成庄.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观点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48.
[3]罗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