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传播与教育研究
2018-10-21张旭光李晓明
张旭光 李晓明
摘 要:如何使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尽快树立“文化自信”,是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迫切、最紧要、最艰巨的任务。本文由课堂教学,引出对于如何开展“文化自信”传播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对当前的高校文化自信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文化自信;课堂教学;教育;传播
一、当代青年人缺乏文化自信原因分析
一是近代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势文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西学”更加盛行。这一时期大量国外传教士也随殖民侵略者进入中国,开始西方文化的传播。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西方文化成为国人争相追捧的对象。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推崇,长达百年。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思想的输出和渗透。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文化输出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42.6%,居世界首位。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全国GDP的25%左右,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美国文化输出产业中占比重较大的是美国影视文化业。影视文化以其大众性、娱乐性、简明性从而作为最直接、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输出,美国通过这种方式在全世界推广自己的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美国以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为主要依托,捎带输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体系,对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影响极大。
三是高校教师在课堂教育方面有所懈怠,放松了警惕,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不能以身作则。教师思想出了问题,学生思想可想而知,这样极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漏洞。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态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极大,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他们不仅仅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更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所以要求他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负责任的教育态度,不断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态势,用问题意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二、课堂对于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课堂上坚持正确价值观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石。人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具有自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文化能够为本民族以及个人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信念支撑,而这种文化首先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的。因此,在课堂上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能够集中反映出教师所信仰的价值观,进而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高校教师而言,首先要主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和要义,认真学习,反复领悟,钻研透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充分展现出一个教师应有的价值观和坚定信念,夯实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石。
课堂上坚持“思想主阵地”意识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堤坝。大学课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也具备了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但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却未必全面和成熟,甚至有些偏激,这正是青年人思想最为危险的阶段。这虽然是青年人成长的局限性造成的,但却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偏离甚至否定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要坚决予以纠正,不能搞“绥靖主义”,要坚持“思想主阵地”意识,防止错误思潮的蔓延,守住思想的“堤坝”。
课堂上坚持优秀文化“主流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潮和良莠不齐的文化现象纷纷涌入国内,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展开了激烈的碰撞和交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掺杂着西方敌对势力意图的思潮披着“文化”的外衣堂而皇之的进入国内,并受到了青年人群体的大肆追捧。在这一过程中,青年人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无视国情,只看到了西方希望他们“看到”的所谓文化潮流,深陷其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坚持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课堂,让不良文化思潮不断“边缘化”乃至消失,才能让青年人逐步树立文化自信。
三、谈课堂教学中文化自信传播与教育
一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授课过程相融合。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具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意识,时刻绷紧树立文化自信的“弦”。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穿插引申出传统文化,并加以阐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旨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专业知识,也领悟到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的指导意义,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远魅力。教师也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做到以授课带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用优秀传统文化反哺授课,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青年学生建立起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是课堂上经常性开展文化辩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内容的主导者,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或文化主题开展课堂辩论。辩论时学生可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理有据,客观真实,态度平和,尽量避免对持相反观点的学生横加指责或严厉批评,将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放在对等的位置上,要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优势在课堂辩论中自然地显现出来,让青年学生们信服辩论结果,诚恳地接受传统文化,这才是课堂辩论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是课堂上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要依托特色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交流活动。有条件的院校可组织本校外籍教师或留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各自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让外籍师生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让中国的师生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吸引力,从而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龚朝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建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2]杜伟泉,沈媛媛.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探索,2017(04).
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成果,课题名称:新时代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研究(课题编号:201803030524)
作者简介:张旭光(1982.),男,河北定州人,硕士,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科长,研究内容为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