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案例教学
2018-10-21韦雅君
韦雅君
摘 要:通过对课题实验中学三位语文教师课堂观察,从微观层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类型文本教学重点、文本内容选取以及文本教学组织的认识,从而从整体上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求。基于此,从如何选取适宜的文本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文本教学及不同类型文本如何教学三个层面,对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进行提炼。
关键词:初中语文;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一 文本教学内容的组织
(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学段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作为统贯阅读教学活动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它们共同统筹了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的过程。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实质上是一些分解得更为细小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组织的基础。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组织必须明确课程目标的要求,准确把握学段特点进行教学组织。在当前的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及第四学段都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要求,但却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相较于第三学段“简单”和“找出”的教学要求,第四学段则需要学生能够阅读“复杂”且能“领会”、“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是语文的本源,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思想精髓。语文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迎合考试的需求,而是能够方便学生运用于生活,切实指导学生的生活阅读需求。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组织过程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三)注重与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迁移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较弱,不仅与他们概括思维发展有关,更与他们长期阅读文学类连续性文本的惯性不可分割。面对图文结合、图表信息陈列的文本多数学生显得不适应,不知从何下手阅读,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语言信息的提取、结论的推导产生了跨越障碍。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学组织过程应该注重两类文本的相互转换和迁移。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是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辅助手段,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教师、文本实现真正的对话,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相得益彰。
二 文本教学内容的实施
(一)采用“定位分析”,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如何提取文本有价值的信息,三位教师对文本教学处理的共同特点为:教会学生如何提取文本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整合。从案例的分析结果来看,将其教学方法总结为:定位关键信息,分析整合信息。从现行人教版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无论是图文转换、片断阅读,还是图文转换,都需要现对文本主要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引学生最快速的理解文本内容。完成信息提取教学后,还需要教师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文本意义的重整。根据对图文漫话、片断阅读以及文字拟写的案例分析,认为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信息的定位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文本的三个特点:(1)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2)阅读要求。阅读要求是阅读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阅读目的进行定位,直指勒心,然后提取所需的信息。(3)图与文字。图与文字是学生最终能够对文本进行解释的关键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示学生把图画的理解与文字信息聯系起来,才能够达到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解释和评价。
(二)采用片断联系法,解释文本内容
一般来说,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或“写作动机”,即便是多个文本组合,也只是针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阐述。但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任何一个文本,一旦进入课堂,它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对多个或者单个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其整体性抑或是完整性都是不能分割的。在片断类文本案例分析中,都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整体性,两位教师都注重文本前后内容的相关性,八年级的教师特别将这种教学策略称之为“片断联系法”。针对多重文本的阅读教学,用片断联系法来解释文本内容,其教学实质是对材料或图表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总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语文阅读的一个分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狭小的领域,但从长远来看,其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却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研宄还在不断上升,文本研究的形式愈发多样化,提出的教学策略也愈发充实。本研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的策略,从文本内容的选取到文本内容的实施,都只是为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提供新的视野,在教学实践中,仍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理念,灵活的、辩证的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素芹.《谈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5.33.
[2]杨东华.《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