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更应关注孩子品行和心理
2018-10-21王建平
王建平
人无法选择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但是为人父母,力所能及的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量为子女创造一个适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既要关心他们成长,更要关心他们成人。要教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踏踏实实的做人,要不断地将美德的良种撒向孩子的心田,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误区:
1.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忽视了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些家长糊涂的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师管。因此,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在生活中常见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督促管教,一旦孩子出现失误,除了大打出手,就是口吐秽语,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丧失了自信和勇气,有的家长甚至还给孩子灌输如何“搞关系”“如何占便宜”等利己自私的价值观。
2.注重智力,却轻视了品行的培养
有些家长在片面教育观的影响下,单纯的抓子女的智育,忽视了德育。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道德是灵魂和方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虽然也重视家庭教育,也希望子女尽快成才,但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要么溺爱、迁就、袒护、放纵;要么简单粗暴,施以拳头或棍棒。还有的家庭教育孩子使用“题海战术”和“物质刺激”。前者是孩子回家后,不给孩子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让他们做题就是安排练琴,有的甚至请家教辅导,把时间排的满满的。还有的家长脸上总是阴云密布,令孩子胆颤心惊,身心大为痛苦,使孩子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后者是家长们遵循“金钱利诱”的原则,他们常常向孩子许愿:考了多少分给多少钱,考上了那所学校给多少钱,想以此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结果事与愿违。
我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个学生的家长,在管理学生方面颇有感触,有的孩子,苦于和同学、老师处理不好关系而烦恼,更多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苦闷,因此,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放手孩子追寻快乐、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1.放手孩子追尋快乐
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实际上多少钱都买不来孩子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许多事才是他们最终走向社会的最好礼物。
第一,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喜欢阅读,他的智力就会发育得更好,他会更容易发现别的有兴趣的事;同时他的思想会更成熟更理性,他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会舍得让电视浪费自己的时间。
第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要鼓励孩子去独立地做一件事,首先自己不要一脸愁容和不放心。要认真评估孩子的能力和事情的可行性,如果觉得可行,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信任,表现出轻松愉快;把紧张和担心藏在心里。 放手不是冒险,而是让孩子通过种种实践机会,锻炼胆量和能力,从而也能学会防范危险。如果家长总是怕孩子出意外,总是保护得严严的,将来他真遇到什么事,可能还没有能力和勇气应对。这如同担心孩子摔跤,就不允许他去学习走路,结果是他将来会走得更为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度呵护也给孩子的安全留下隐患。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的,有一个试金石,即母亲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孩子在独立尝试中获得了自我成长的机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三,培养兴趣。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人,他一定是对学习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或责任感。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孩子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
2.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
首先,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然而,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受此心愿的驱使,我们越来越急切地想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以便他们将来进入小学后,学得更好一点,更轻松一点,将来走得更顺利一些。但是,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其次,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
最后,尊重孩子,就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创造的需要。尊重孩子,就要把自由和独立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探索。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常常感受不到快乐?为什么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常常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孩子受父母支配太多、指责太多,家长往往把自己太多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期望,强制性灌输给孩子太多的知识,剥夺了孩子游戏和自我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所以,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场心理健康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