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2018-10-21谭如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核心素养

谭如强

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换一个角度就是,教师要把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其实我觉得,课堂中有三件事很重要。

一、课堂教学要扎实落地

其实许多教师的课堂已经符合核心素养的概念,现以三节体育录像课为例。张家港市周鹏飞老师的《趣味耐久跑》、张家港市杨斌老师的《初级心肺复苏术》、苏州市陆根生老师的《排球侧身下手发球》,执教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智慧驾驭课堂等方面的能力令人称赞,其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变,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周老师的《趣味耐久跑》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力求创新,教学设计紧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图形跑当作一种挑战性的游戏,使学生把被动的跑变为主动的跑,在图形跑的过程中,成绩公告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科素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陆老师《排球侧身下手发球》课的开始采取了让学生集体自我实践体验,上课的队形从四列横队成扇形打开到十字星,直接到圆形,两列面向的练习队形,尽量简化队伍的来回调动,让学生始终在启发、示范、点拨、比较、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中主动的学习。三节不一样的体育课堂,扎实的课堂教学,知道了我们的课堂该如何真正走向学科核心素养,让学习发生得更精彩!

二、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

我们不能心里只有教学目标,不能觉得内容讲完了教学目标就达成了。教学设计的真正意思是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什么叫学习?如果我们只钻研教学方式,就会看到很多小孩在课堂里学得无助,他每天都在印证自己的不行、不会,所以我常常说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经常误以为一个小孩说了就是全班到位,一个人懂了就是全班到位。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走进历史,从先贤孔子到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世代教育学家的努力,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课堂变得五彩缤纷,面对粉墨登场的小组合作学习,面对纷至沓来的激励性评价,面对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的眼神似乎变得迷离起来,我们似乎很难再看到语文课堂那自然而清新的一面。

面对这种现象,当前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思考和争论。就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用简练的五个字——“闹”“虚”“杂”“碎”“偏”概括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失衡现象。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语文课要求真、求实、求简。

我有同感,只有坚守语文课堂本真,才能让有效教学在课堂落地生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应去除求异心态、功利心态、“玩美”心态。

求异心态破坏了课堂的“生态资源”。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为了给听课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会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而往往这样破坏了课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追求“原生态”的公开课,笔者认为要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教学策略的选择,我们不能被评委或者听课老师所谓的印象所遮蔽。要放弃课堂花样,不作秀。每种教学策略都要考虑是否能给学生一种学习动机,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功利心态是指公开课盲目“煽情”,使学生理性思考流失,从而破坏课堂生态平衡。应该说,公开课中的“煽情”关注的是课堂气氛,而智慧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理性思考。小学语文课,要有满腔的热情,要有渊博的学识,要有幽默风趣,而归根到底,语文课最大的需要还是智慧。确切的说,如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在落实字词句段之后,应该智慧一点,深刻一些。所谓智慧在語文课堂上,往往表现为学生理性思考的状态。

“玩美”心态就是指在公开课上,作业布置常被“砍”,或者说作业布置只是流于形式,执教老师是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才布置作业。这种把作业布置只局限在口头上,而对作业上交、批阅之类只字未提我们把它叫做“砍”作业,这样会使得公开课的可持续性流失了。我们老师应该把这一过程落到实处,这才是完美的保持了课堂的可持续的发展。

与此相对应,我们要构建高效课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要真实、朴实,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字,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这才是我们所要的课堂教学设计。

三、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我称之为课堂文化,看得见的就是所有有形的课程资源。

好的课堂是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是都一直会的过程,我们要用学生学的过程来教学。如果我们教学生,以学生学的立场而教学生的话,学生的问题会在教学中自然流淌,老师要有底气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当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科本身的基本素养够好。好的课堂一定是上着上着教师就不见了,为什么会不见了,因为上着上着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站在了课堂的正中央,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轻松,实际上,教师要在背后做许多的努力。

可现实中,我们老师常常是最没有耐心的人,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把问题砸给学生,却连三秒钟的等待时间都不肯给。小朋友如果说得慢一点,头上就好像盘旋着十几只气势汹汹的秃鹰。如果教师是课堂最频繁的发问者,一直很主动地发问,那么学生就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如果教师经常提出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就会养成猜测教师心中答案的习惯。如果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宽广,学生往往会被束缚在教师的思想中。如果教师心中总有一个预想的答案,那么学生就会将精力花费在揣摩教师心理上。如此下去,岂不是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背道而驰了吗?

而真正安全的课堂是怎样的呢?日本有不少学校在践行佐藤学先生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课堂上,一位小男孩被点名回答问题,但他没有想好答案,这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安静地等着他,没有人争着举手替他解答。在这样的等待中,孩子的原力被激发出来,而同伴的这份“无所事事的体贴”让他充满信心。

如此看来,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的核心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应努力让学生成为互学共学的伙伴,而不是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公开课核心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