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

2018-10-21杨海琛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学生

杨海琛

五六年级是小学重要的阶段,此时,越来越多的孩子步入了青春期,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极容易形成叛逆的性格。作为教师应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正确认识叛逆心理,采取适当的方法真诚关爱学生,帮助他们改变自己,培养健康心理。

自从进入六年级以后,感觉学生们个个都变了样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听话。上课讲话、传纸条、甚至打闹。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再也不像原来那样虚心接受,而表现出满面不屑,比如翻白眼、抖腿、嗤之以鼻、充耳不闻,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过激,如顶嘴狡辩、暴跳如雷、背道而驰。而有些女生变得爱慕虚荣,讲究穿着发式。对于学生们的这些行为,我在感到无奈、遗憾的同时开始静心思考。学生们这些言行的出现不是没有原因的,它们都源自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这种心理状态是处于青春期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这些孩子是极其敏感、脆弱的, 那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叛逆的心理及行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如何应对呢?

一、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叛逆心理

《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也就是说,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的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符合,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叛逆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叛逆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情感;行为倾向是指对叛逆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叛逆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叛逆心理的认知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叛逆心理形成之后,只要叛逆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通过理论的分析研究我清楚地认识了叛逆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这对我们寻找应对对策并有效地预防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二、要正视青春期叛逆,相信学生们能够改正

虽然叛逆心理、行为,有很大危害,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叛逆的种子才刚刚开始萌芽,此时的学生可塑性极强,是进行引导、矫正的最佳时期。当学生出现这些心理、行为时,教师不能灰心,要知道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可能产生的。要积极应对,正面引导学生。

三、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

要想搞好师生关系,首先就得懂得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对于那些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的训斥和挖苦,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我们要做的是耐心听取他们的心里话,用真诚的语言作疏导他们。不要总是高高在上,用长者或命令的语气和学生们讲话,而应用平等的语气来交流,让学生们觉得老师亲切,并且是关爱他们的。如果我们能融入我们的学生,看他们看的书,玩他们玩的游戏,聊他们感兴趣的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能有效避免学生叛逆心理的。

四、提出适当的要求,对症下药

有些学生从小就有较强的优越感,个性自私、心胸狭隘,占有欲和支配欲强,自以为是,对于这样的叛逆学生,要加强对类学生的挫折教育,增强其受挫力、耐磨力,使其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学会尊重欣赏他人。而对于优柔寡断、自制力差的学生,要不断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全面地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不断促进增情其识别判断、审视分析的能力,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类学生容易遇到挫折就走极端,应该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帮助学生真确认识自己,找到自信。还有一类学生因为受到挫折、打击、或者因受到不尊重,而整天烦恼、痛苦,对生活学习都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和敌视。對他们,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比如,在课堂答问时把比较容易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去回答,把较难的留给成绩较好的去回答。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将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组合,进行分组教学和练习。这样教学,就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他们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有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教师希望学生成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因此不切实际地对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则是不明智的。因此,为人师者不妨降低期望的高度,给孩子设定一个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待他实现后再提出一个高一层次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既可以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又可促进他不断进步,并逐渐接近老师的期望。

五、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六、家长配合教育

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关怀。对于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进行教育。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可以请教老师或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这样,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我们只要深入了解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及成因,并及时正确引导,那么对其的教育也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其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要求的是综合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