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朗读教学的方法
2018-10-21田卫静
田卫静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首关作用,朗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要求学生将文章简单的以发声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应当是一种源于心灵的活动,真正意义的朗读不但可以引领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悟、读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重分析轻朗读的情况,教师对朗读文本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往往只让学生简单浏览一遍课文,然后开始划分层次、抓重点词句,落中心主旨。实语文教学的目标要达到,首先取决于学生对教学中一篇篇文本的把握,任何文本的情感体会不是凭空的,其表达依靠是当然是语言,所以,“朗读时品味语言,走进文本,体悟情感的一条有效途径”,而理解文本的基础就是能够有效朗读文本,其次才是对文本结构层次和方法技巧的掌握。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定位方面
朗诵是一项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艺术活动,因此,它具有表演性质,具有明显的演出目的;而朗读只是一般的有声语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自己或大家一起来学习或了解一些文章,不存在丝毫的表演成分。
所以,在朗读时,尤其在小学低段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但又不矫揉造作,不失美感。不带功利性的朗读能够让学生放平心态,更轻松地披文析理,从而达到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朗读教学方法方面
我们都听过“孩子摸暖气片的故事”,大人以经验持有者的角度反复告诉孩子,“千万不要触摸暖气片,要不会很危险”,但孩子并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危险,家长强调十遍,不如让孩子的手亲自去触摸“暖气片”带来的“实践性质”的认知来得更直接,更有意义。技巧和方法只有那么多,可以花极有限的课时去讲给学生听,但能让朗读成为一种能力,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力营造朗读情境,虽不能让小学的孩子达到古人所说的“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述”的程度,但课上有意识地留一部分时间让孩子们尽情发挥,大声朗读,也是回归了语文“读课文”的本真。
另外,大纲对朗读的要求是能够“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我们有的教师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三点要求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并列的,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教师想要达到有效地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该是基于“准确、流利”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读的过程中停顿正确、不落字不添字、流畅不重复地读出文本,然后再“有感情”。
三、优化小学朗读教学的对策
1.合理安排朗读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单纯的达到可以“用眼看到”的教学目标,就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用课前的预习读代替课上朗读。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安排合理的朗读时间,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大声朗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为后面文本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砍柴”之前的“磨刀”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优化朗读的内容
朗读的内容首先是课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些课内文本,此时,要求教师能准确抓住朗读的点,加以训练,如教授《是大还是小》时,学生对于其中的某些句子的朗读并不理想。“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更多的時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这三句话内里所表达的自豪、对童年美好感受的享受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需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去体品味。如学习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时,可以向学生们推荐朗读类似的小故事《滥竽充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南郭先生吹嘘自己时的洋洋得意,体会他站在人群中动情忘我的虚假,体会他怕被揭穿惶惶不可终日的狼狈,其中人物的各种嘴脸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的朗读来体会。
3.适时点拨朗读的方法
如对《狐假虎威》中老虎抓住狐狸之后,狐狸说的第一句话“你敢吃我?”的朗读,可以先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点名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让其他学生评价,再读,再评价,再读,学生会在不断的相互肯定相互否定中读得有味道,最后会形成“你(升调、停顿)敢吃我(升调)”或“你敢吃我(升调)”的朗读语气,至此,不管是哪种读法,学生都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狐狸的心理。
朗读与理解相互依存,在日常的教学中讲二者割裂的现象并不少见。的确,陈寿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说明读书和朗读对于文本“义”的理解的重要作用,但鲁迅先生也说过,在不知所云里一点点摸索,能够修得“其义”,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正是因为如此,朗读教学应该以大致的理解为基础。我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雨点儿》时,为了让学生们能更深刻地体味大小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我着重指导了学生对最后一段的朗读。“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这几句话的正确朗读对学生准确理解雨点儿的作用起到重要作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这样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两个“更”字很自然地就重读了。
有人说“好斗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儿童”,基于此,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促进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
总之,朗读是一种艺术,一种以声音的形式通达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传送出朗读者有关于此的心灵语言的艺术。它包含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我们的语文课飘扬出朗朗的书声,让朗朗的书声读出书中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