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2018-10-21何晶
何晶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定型,喜欢模仿,这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勾勒出丰富多样的蓝图,需要进行长期的、细致和反复的工作。既要运用规章制度管理、约束和规范其行为,更需要经过受教育者的自觉反思和亲历实践,才能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
当今社会呈多元化发展,导致人的价值观念偏斜,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诸如懒惰、浪费、虚荣,学习被动、行为冷漠、自私霸道和抗压力差等问题,值得关注与反思。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1.人格缺陷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二胎子女急剧上升,留守儿童比例逐渐增大,使“问题儿童”增多。他们交往能力差,缺少合作意识,不能自我约束,无法控制行为,形成人格的分裂与畸形。
2.处事行为不文明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高年级学生缺乏理智,不能抵御诱惑,沉醉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不懂得宽容、体谅他人,不尊老爱幼,好逸恶劳。不爱护公共设施,喜欢涂鸦。缺乏纪律观念,不守校纪校规,有打群架、讲粗话等不良行为。不讲公德,害怕承担责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甚至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1.激情明理: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品格
激情就是有意识地創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与情感教育结合。应运用电影电视等媒体播放有关教育短片,引导其观察、体验社会生活。也可以在游戏、表演等活动中对行为习惯的是非、善恶展开评价,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品质。激情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具有效性。明理就是对他们讲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应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统整,形成在家校和社会上“应该怎样做”的具体内容,利用班会、队会等形式宣讲,也可采取读、讲、演、考等方式进行强化。还可以通过行为模仿、社会实践、故事会等活动体验一个文明人的快乐与幸福。在情理交融中,由知到能,感悟良知,提高认识,内化为精神与品格,外化为行为和习惯。
2.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
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是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的。教师的举手投足,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成为其仿效的对象。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道德的具体化身,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卢梭曾告诫教师:“你要记住,在敢于承担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在明确了“为何做”和“怎样做”的基础上,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发挥楷模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个细节,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一个细小行为和不起眼的习惯,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一种示范、一种要求。对自己而言,就是思想境界和人格情操的真实写照。
3.点滴入手:行为习惯养成必须从小事抓起
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它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小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短,生活经验少,因而,对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能贪大求全,应大处着眼,注重细节,点滴入手。有耐心,重条理,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内容上具体、形象和直观,让他们记得住、学得会、做得到。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要认为小事就微不足道,应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意识。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譬如,尊父母,敬老师,爱同学;专心听讲,独立作业,不迟到早退;洗漱梳头,扫地擦桌,铺床叠被,不乱抛杂物。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积淀而成。因此,养成教育应在“小事”上做文章,通过导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调整其行为偏差,纠正不良习惯,使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持之以恒:行为养成教育应坚持常抓不懈
小学生的年龄小,心理不稳定,自制力差,其行为习惯养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常有起伏,不时出现反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漫长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陈鹤琴先生说过,“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因而养成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就是要有耐心和毅力,使养成教育与时俱进。人的行为具有惰性和惯性,稍加放松,养成的良好习惯就会“回潮”。不能停留在一两次重大活动上,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行为训练要重点明确、要求具体、定期检查,务求落实。常抓不懈就是舍得花气力,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步步到位。不是停留在计划和制度的安排上,而是俯下身来做细致的工作。不断用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内容,并根据接受能力,不断变换形式进行训练,由浅入深,分步实施,日积月累,就能养成良好习惯。
5.奖优促差: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奖优促差”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抓手。采用“本人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教师审评”的“四维”评价模式,在明确各自的优点、缺点的基础上,评选出文明个人。依靠正面鼓励来树立榜样,使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增强荣誉感,提高自觉性和意志力。学校规章和班级约定要具体、明确和可行,切合实际,能够判别是非,分辨美丑,便于明理、导行和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靠后天形成,它不是一次教育就能形成的。对他们出现的反复应保持耐心、善于沟通、因材施教和情谊感化。通过集体“会诊”,找出原因,适度加以批评和惩戒。惩戒主要着眼于引导他们自觉地规范行为,使之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促使其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找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和路径,力求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体系,把小学生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