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
2018-10-21杨洪
杨洪
一些教师由于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同时,片面地强调学习,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而功半”的现象,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教师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个集体要有向心力,就得有一定的班级文化,这个班级文化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学生和老师鲜明个性的东西。班级文化主题确定为:团结、自主、个性。
引言: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一)研究总目标
通过研究,形成基于农村学生身心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落实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则与制度。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对农村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使学生从行为、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
2.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温馨的班级中获得充分发展。
3.塑造学生的个性文化的发展。
4.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提升班主任班级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理念和科研水平,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设班级环境:品牌班级的建设;建设符合班级特色的特色角;小组的评比台及个人评比台增强学生的兴趣。
2.构建班级氛围: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创立班级积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
3.开展班级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并积极邀请家长的参加。
研究的主要措施:
1.要树立学生终身发展观,追求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不求“短期效应”。应认识到“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先从教师学习入手。参与的教师组织研讨对农村家长及农村家长的身心及心理进行研究并积极参与到“文化”育人的队伍中,大胆尝试“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2.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加强“家校”文化共建。从开好家长会开始,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每学期最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基本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学生在上、放学路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力求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明白:学生的进步和家长的关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各种方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配合,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明确班级文化主题,指明文化建设方向,办出班级文化个性。“有了共同的目标才有整齐的步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利用班名、班旗、班号的设计、征集,调动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集中体现了一个班的精神风貌。
4.完善班级文化制度,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个浓缩的社会,也需要有一定的“规矩”以成“方圆”。
5.充分利用班级环境造就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学生“对话”。农村学生身边的文化环境相对城镇学生是有差距的,学校图书室的规模有限,所以班级中更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书画角”、 “图书角”等来补充学生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渲染一种文化氛围。另外“荣誉角”、“队角”等还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促进了班级文化的交流。
6.利用农村优势,开发有效的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积极的班级观念文化。我们可以结合农村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载体。如,可以就本地农村中某一优质果蔬的丰收季,开展“观察种植基地”、 “小小品尝会”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农村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更增添了农村学生的自豪感。利用农村学生与动物、农作物的亲近优势,结合日记,写一写某动植物的跟踪日记,纪录小动物或农作物的生活、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7.严格遵循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班级文化,搞清它的全部涵义,能够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全身心地投入,要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
2.调查分析法: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成因分析。
3.行动调查法:在实践中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寻求有效的实施方法,研究相关案例,积累切合实际的经验。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反思与总结。
结果与分析:
1.通过对农村小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研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在行为习惯、精神面貌等方面有大幅改变、提升。
2.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使农村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和谐温馨的班级中获得充分发展。
3.塑造学生的个性文化的发展。
4.通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提升班主任教师班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理念和科研水平,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研究小结:
十八大全会指出农村小学的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像过去那样的不重实际情况的一刀切或者一视同仁。“以生为本”要求教师们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情感诉求,反映学生本身的心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不仅要抓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更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生活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及时有效的管理。教师要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教师之间也要相互沟通。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长和思想变化。一句话,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我们应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增强责任意识,把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给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让学生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