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策略探讨

2018-10-21邱永瞬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项目投资PPP模式城市轨道交通

邱永瞬

摘 要: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的投资特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应用PPP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更好的应用PPP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内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多数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投资建设,存在着运行效率低下、财政压力大等问题。通过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应用PPP模式,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

1.PPP模式下项目投资特征分析

PPP模式的实质就是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公共项目领域,将部分或者全部的公共项目所有权转移给社会资本金管理,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在PPP模式下的项目投资其特征主要可以从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在PPP模式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都希望投资收益达到自己的期望。对于政府来说,希望通过借助社会资本,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条件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通过社会资本所让渡的项目收益来获得投资回报。而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则是希望通过利用政府的项目资源,结合自身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条件,从而获得更大的项目投资收益。一般来说,政府会根据客观规律和项目投资现状设计相应的博弈机制使社会资本之间形成“取代效应”,使自身处于主动,从而将项目收益最大化。

2.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 PPP的问题

2.1融资问题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相关政策还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在PPP项目的融资上有着较多的困难。我国目前在轨道交通PPP项目的财务结构上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异,国外再进行轨道交通PPP模式的应用时,大多数是通过无追索或者有限追索的贷款进行融资,而我国则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其中银行贷款能够占到债务融资的90%以上,而在其他国家,这个数据一般在50%作用。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目贷款本身的风险是由借款人或发起人来承担,而贷款人则很少承担风险。再加上我国银行在贷款抵押物上更加注重与房产、地产等有形资产,导致了投资者获得的融资量有限。而在其他国家,则可以通过信用等级、现金流等获得成本较低的贷款。其次,我国在利率、汇率等方面的政策也给项目融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利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一般会由项目方来进行承担,如果在融资中含有国外投资,那么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币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

2.2风险问题

由于城市对于交通建设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较长,建成后的运营期一般在30年以内。在PPP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着项目的风险,因此,如何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合理的分担就成为了PPP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在PPP模式下的城市轨道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有着系统性以及临时性的特点,再加上我国环境的特殊,导致轨道交通的风险更加的复杂。政策法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等都会给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由于我国在PPP项目的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担上缺乏相应的认识和经验,因此很容易因风险分担不合理而导致PPP项目陷入困境。例如票价一般有政府部门进行控制,社会资本对于投资的回收较为担心;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不确定性较大;在建设用地上遇到拆迁困难、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遭到延误。此外,部分运营方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運营会有政府的支持,资金漏洞等问题会由政府来承担,设备商在供货、安装完成后就退出了项目,导致了车辆、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完善的问题。

3.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 PPP的对策

3.1转变政府角色

作为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轨道交通上应用PPP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将政府和私人企业以特许权为基础将竞争机制引入这种由国家包揽、具有垄断特征的公共领域事业上来。我国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拨款或者债券的形式将其承包给国有企业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是唯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决策和管理的主体。由于没有竞争机制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决策的时候会表现出相当高的随意性,使得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到保障,还有可能造成资金上的浪费。在PPP模式中,政府不仅仅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导者,更是在与私人企业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公共服务监督、指导作用的合作者。政府部门要通过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转变政府职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使政府的监督、指导工作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3.2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应用PPP模式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这也是决定PPP模式的应用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在PPP模式下,城市轨道建设的风险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因此PPP模式在城市轨道建设上的应用算是较为适宜和成功的。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借鉴其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用PPP模式的经验,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预测,并合理划分政府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具体的分担方式根据风险的具体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营收益风险: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票务收入风险和广告、商铺等非票务收入风险。在票务风险上,主要可以通过由政府向社会资本根据客流预测约定客流量,将大部分客流量的风险交由政府承担,社会资本只承担一部分。对于非票务风险方面,则可以通过政府与项社会资本约定保底收益,超出保底收益之外的部分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享。

(2)运营成本风险: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员工薪水、电费、修理费等。在PPP模式中,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一般是由社会资本负责承担,并在费用涨幅方面与政府约定好一定的调整空间和调整方式。

(3)重置和追加风险:这一部分的风险主要是指运营期内在车辆、设备进行更新或者重置上的追加投资风险。在PPP模式下,一般是由社会资本来承担车辆设备的更新、重置的追加投资风险,对于车辆设备价格的涨幅则由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约定好一定的调整空间和调整方式。

3.3其他方面的应用对策

(1)确定社会资本的投资范围,可以分为项目整体投资、拆迁等前期工程以外的投资、约定总价之外的投资等;(2)特许运营年限,一般会根据车辆的使用寿命来确定社会资本对于其负责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营期限;(3)通过给出明确的社会投资方回报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4)政府通过服务补贴资金,如影子票价、车公里付费、等额支付等;(5)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监管,由社会资本对项目运营的质量负责。

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对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PPP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要转变自身角色,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从而为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丝路, 谭景文. PPP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策略研究[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12):85-85.

[2]陈红波. PPP模式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6(21).

[3]徐杰宇. 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价值的评估研究[D]. 南京财经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项目投资PPP模式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Excel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改革研究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财务管理中项目投资管理互动式教学设计
财务管理中项目投资管理互动式教学设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析及对策
智能电网建设与调控一体化发展研究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实物期权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