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分”量化手段应用于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018-10-21李晓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积分量化班级管理

李晓红

摘要:积分量化就是利用强化的原理,把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生成一定的分值并对并对学生的考核积分进行管理的手段与管理方式。本文将针对高年级管理的积分量化手段存在的特征以及问题与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积分”量化;班级管理;实践

随着年龄的增大,高年级的升高,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斗鱼从前大不同,自我表现欲很强,独立倾向严重,他们的独立意识有所增强,自我观念开始形成。他们不愿意让老师,家长更多的干涉,过度呵护或者家长式管理,都会引起他们的方案。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特的个性才能,倡导学生资助管理非常有必要。

1.班级量化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高年級学生积分量化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相比较其他管理方式存在的优势更多,其作用以及适用范围被盲目的扩大。导致高年级积分量化管理在教育教学中过度使用,而这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的方法。它的不足之处仍然需要运用辨证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量化管理在目的以及形式等方面的摸索和探究,需要不断的用心发掘其问题,并逐步的改进和完善存在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

1.1育人为本次要化

教育以育人为本,任何一种班级管理方式健康运行都与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与研究。学生,发展中的人虽然有其存在的普遍性,但是千人有千种个性与不同的面,而其各有追求与目标这就决定了其发展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料性。因此不能像衡量产品一样的标准衡量学生。十年数目,百年树人。育人的艰苦与时间的漫长可见其一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更期待早日出成绩,并选择走捷径,而积分量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更加方便与效率高等的特点。顺其自然的成为学校以及领导实现学校荣誉,追求成绩,以及实现自我意图的手段。而为了管理的实施更加安全与方便,维护领导表面的权威,防止学生捣乱,学校不支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更不敢通过放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借助班级量化管理的限制范围与要求,按照学校的发展要求学生来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全面平衡发展。加之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高分与高升学率,学生变成追求分数的标准化流水线产品。当学生变得成为学校言听计从且畏首畏尾的奴隶时,学生的发展已变成学校育人的根基,积分量化管理手段在学生实现个体发展中也变成了次要的目的。

1.2 量化细节繁琐且管理形式单一

对班级实行积分量化管理的优势在于促进学校与学生发展进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学校的发展中也出现了时时处处事事的量化标准泛滥且普遍的趋势。班级量化管理的指标涵盖面广泛,规定更加细致具体化,似乎条目科学且合理。但是对于规则的管理实用性与其管理是否抓住要点。规则的制定是否考虑全面等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研究。结果即使条目种类繁多,规则也面面俱到,似有"包罗万象"、"一网打尽"之势,但是往往只求数量不管质量,不分轻重缓急,不辨主次本末,眉毛胡子一把抓,管理的作用反而不明显。

2、完善高年级学生量化管理手段的策略

2.1坚持以人为本

班级积分量化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 《帕夫雷什中学》 的序言中说:“为了发展每个人的才能,他喜欢为社会和人民的幸福而从事有趣的、智力上创造性的工作。”快乐——这是学校的任务。关注每一个人,关心每一个学生,用关心和深思熟虑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这是“[2] ”教育过程的基础。教育不只是说教,也不总是监督和严厉的惩罚。教育应该更加鼓励和关爱,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幼儿园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只是迁就孩子,忽视孩子的错误,而是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虽然不同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存在差异,但班级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尊重幼儿个性的重要性,平等对待每个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不能把幼儿变成尊重老师的奴隶。其次,身心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管理者必须在满足幼儿身心需求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管理,使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有维护班级秩序的义务,自觉服从教师的指令。同时,管理者也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才能发展

2.2量化规范的项目宜粗细结合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校也应跟随时代进步,学生的观念与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而积分量化的细节制定也不可能包含一切的行为表现所具备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变化情况,制定量化细则需要一定的弹性空间可帮助学生适应变化以及产生良好的改变行为。过于苛刻、细致的班级管理条例不仅会使学生压力过大,而且会阻碍其个性的发展,影响高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规章条例只是给高年级学生指引一个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发展成为一模一样的孩子。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制定者应该考虑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尽可能的涉及多个领域。同时,针对必须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行为,应该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但面对日常的言行规范,应该给予高年级学生更多的自由。这样,既利于操作,也可以给他们留一定的发展自由和空间,利于高年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信.“得星”量化手段应用于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7(5).

[2] 汪绍海,钱小雄.以积分制为依托的高中班级管理过程性考核[J].神州,2018(27).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中心路小学)

猜你喜欢

积分量化班级管理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微“积分”:构建活力班级的一把金钥匙
欧拉公式在积分运算中的简化作用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积分激励机制在生物课堂教学《青春期》中的运用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