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落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2018-10-21杨丽
摘要: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丰富型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水寨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怒山山脉支脉凤溪山和哀牢山中,东北以我省著名旅游城市大理仅一江之隔,江上横跨的是自西汉闻名至今被誉为西南第一桥的“霁虹桥”。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自此桥传入永昌大地,与当地文化慢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汉文化和边域民族风情相结合的“永昌文化”,水寨当之无愧为地理位置上的“永昌文化第一乡”。,水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融于一身,适合发展以休闲养生、文化体验感受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底蕴,使水寨旅游成为脱贫攻坚战役中重要的利器。本文通过对水寨乡旅游扶贫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提出应以古村落保护为目标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特色旅游扶贫产品,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关键词:水寨;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Abstract:th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type areas,the effective ways of water village township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long Yang district,branch phoenix mountain stream and the ailaoshan NuShan mountains,a famous tourist city in our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Dali,the only across the river is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famous was regarded as the first bridge southwest of "ji hong qiao.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since then bridge to yongchang,with local cultural fusion slowly,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Chines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frontiers nationality amorous feelings "yongchang culture",combining the water village worthy for geographical "yongchang culture first township". With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heritage,the water village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cultural tourism with a combination of leisure and health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The superio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make it an important weapon 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ater village township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of strengths,weaknesses and opportunities,target should be defined to protect the ancient villages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tourism produc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support.
Key words:water tourism,tourism,poverty alleviation,research.
1、前言
旅游扶貧是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1],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返贫率低的新型扶贫方式[2]。尤其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 “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Pro-Poor Tourism,简称 PPT[3]和 “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Eliminating Poverty,简称ST-EP[4]以来,旅游开发成为消除贫困的重要方式,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从80年代开展了旅游扶贫的工作,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实现了脱贫致富。因此,旅游扶贫被认为是旅游资源型贫困地区最好的脱贫致富途径[5],而社区居民直接参与到旅游业中是贫困地区实现旅游扶贫的有效途径。
2、研究区域概况分析
水寨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怒山山脉支脉凤溪山和哀牢山中,东北以澜沧江为界与大理州永平县相望,西北接瓦窑镇,东南连瓦渡乡,西南交板桥镇、金鸡乡,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023亩。全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02村民小组,总人口14606人,共有档立卡贫困户1407户6306人。其中,已脱贫749户3415人,未脱贫658户2891人,2018年底计划脱贫退出599户2658人,5个贫困村全面达到脱贫退出标准,预计全乡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8%。
3、水寨乡旅游扶贫可行性分析
旅游消除贫困的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研究的新重点。发展旅游经济不仅能为贫困民族地区培育新的经濟增长点,亦是落后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层次及快速摆脱贫困的捷径之一。
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实施“文化旅游名市”战略,在思路创新、项目招商、设施建设、宣传促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六大旅游产品渐成体系,旅游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保山现已查明旅游资源206处,其中特品级(世界级)旅游资源达12处,优良级旅游资源达56处,普通级资源达138处。同时,保山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永昌文化、腾越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戍边卫国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挖掘资源,打造品牌,可以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
3.1、优势分析
3.1.1地理优势分析
水寨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怒山山脉支脉凤溪山和哀牢山中,东北以我省著名旅游城市大理仅一江之隔,西北接瓦窑镇,东南连瓦渡乡,西南交板桥镇、金鸡乡,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水寨乡属典型的高寒山区,立体型气候,全乡最高处海拔2485米,最低处海拔1163.5米,水寨距保山中心城区仅38公里,是全区离城距离和生态环境禀赋结合最优的乡镇,若距离再远,则成本因素导致周末出行旅游休闲人数减少,不利于旅游产业长期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乡村旅游。再者大瑞铁路、石油管道建立在离江面100多米高的山峰之间,形成了宏伟的人造景观,吸引着更多的旅游者。
3.1.2 独特的人文资源
水寨昔为古道驿站,常有江湖艺人、流浪戏班逗留,文艺生活向来活跃,耍狮子喝彩,自编自演花灯,曾经有已故万朝品自编、自唱、自弹花灯受保山县政府嘉奖。书画、古董亦为人们珍藏,早年藏有张三丰“避水火”画2副,唐伯虎“睡美人”一副,国画大师徐悲鸿“瘦马”、“下山虎各一副。《徐霞客游记》载水寨之境:“盘西蜂之腋而西,一里逶峡西山,则其内平洼一围,下坠如城,四山迥合于其上,底圆整如镜,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俱有灵气……武陵桃源,王官盘谷,皆所不及矣,此当为“入滇第一胜”,水寨东边与我省著名旅游城市大理仅一江之隔,江上横跨的是自西汉闻名至今被誉为西南第一桥的“霁虹桥”。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自此桥传入永昌大地,与当地文化慢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汉文化和边域民族风情相结合的“永昌文化”,水寨当之无愧为地理位置上的“永昌文化第一乡”。"古人云:“兰生于深山,不以无人而不芳。”丝绸古道水寨段尽管因滇缅公路的打通而失去它昔日的热闹景象,但兰津古渡、西南第一桥——霁虹桥;西岸普陀岩摩崖石刻群;路心飞石巩、水石坎“梯云路”;出土文物古石器;百岁匾、“皇帝楼”、古钟、古石佛、马大人衙门等,这些足以展示古道深广文化内涵的实物尚存,它像生长在深山幽谷的芳兰,虽说雨季来临就会叶萎花凋,然其“肉根”犹存,春风一动,又将重放花朵。此为水寨发展旅游业的第一大优势———文化之魂。
3.1.3 独特的天然物种优势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似乎特别亲睐水寨这块碧玉之地,12.24万亩的森林面积,覆盖率超过80%,由于自然环境丰富,地理位置特殊,造就了水寨典型的立体型气候,使得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藏资源都很丰富。境内山峦叠嶂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山上较平,土质疏松肥厚,且雨量充沛,有利于建材林生长,素有“果松王国”之誉;近几年海棠“绿色温床”天然自生的餐桌珍馐——松茸,名噪华夏,远销日本。块菌,也称松露,也是水寨特有的物种之一,具有独特的香味、口感和营养价值,人类食用块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块菌号称“黑色金刚石”,是野生菌的极品,它与鱼子酱、鹅肝酱同被称为三大珍品。南红玛瑙,古称”赤玉”,质地细腻油润,是中国独有的品种,曾被古人用之入药,养心养血,信仰佛教者认为他有特殊功效。独特的地理条件也使水寨成为南红玛瑙的产地之一。
3.1.4 扶贫旅游机遇
首先,国家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权力帮扶、其次,近年来保山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关于旅游扶贫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全域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先后推出了腾冲市固东镇银杏村、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昌宁县漭水镇沿江村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其次水寨乡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行PPP、旅游债券、旅游股权等新型融资模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加强当地旅游开发参与度和积极性,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2 劣势分析
由于历史、经济、文化、交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水寨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通达性较差,旅游业对外开放程度低、缺少投入资金,旅游营销观念滞后。
一是旅游产品单一、规模小,到目前为止只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股份合作主要是以村三委和公司法人为主,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群众参与度低。现有的旅游项目只有:溜索渡江、沧江游船。其次是到海棠旅游的主要是以吃松茸为主,没有相应的休闲娱乐措施。
二是对人文古文化保护开发不到位,水寨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进入永昌古道的第一站,是通向南亚的咽喉要道,为中外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千年古道的呵护下,水寨形成了独具光彩照人的古道文化特色,成为永昌文化的一朵奇葩,而水寨的旅游本质应该是依托丝绸古道为底蕴来建设旅游的。而目前为止没有对原有的古道之路进行修复加固及开发,也没有打造经典“重走梯云路”、“重温古道客栈”等项目,而造成昔日辉煌的古道客栈荒废。
三是宣传环节薄弱,没有进行很好的互联网宣传,以及对其的宣传报道不到位。
四是旅游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沧江流域的旅游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基础相对其他州市比较薄弱,早年,当地群众为了解决温饱,陡坡垦殖破坏生态现象严重。因此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已非常必要。
五是政府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宣传不足,对乡村旅游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使乡村旅游裹足难行。
4、水寨旅游扶贫发展思路
4.1 恢复生态人文景观
生态人文景观的恢复有利于旅游的发展,将生态人文环境优化促进旅游发展模式作为水寨旅游发展的基础,以沧江峡谷、丝绸古道为整体建设水寨生态旅游走廊、永昌文化走廊。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带动水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水寨旅游扶贫,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使水寨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之路。
4.2 开发特色旅游扶贫产品
依托自身地理条件、物种条件、人文条件,以农户为主体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产品、旅游项目,开发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如:科考旅游、沧江漂流、历史体验等新型项目,使水寨旅游成为提高历史文化,提高生活技能之旅。
4.3 政府引导扶持
应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发展旨在消除贫困、面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旅游。政府应从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旅游扶贫发展的服务,在旅游扶贫产品开发、市場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将扶贫工程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当地村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经营,大力开发传统名、特、优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景区及景区周边的带动而实现脱贫。
4.5 整合资金加大贫困人口参与度
不要让旅游资源成为几个人的资源,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广大贫困人口获得利益最大化。只有把贫困人口规划到旅游扶贫项目中来,才是实施旅游扶贫的初心。
4.6 加大各村特色产业的投入
发挥各村优势加大特色产业项目的推广,通过旅游刺激消费形成整乡互利共赢,走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特色路线。
5、结语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先导产业、美丽性产业、文明性产业、联动性大的永续发展性产业,通过旅游扶贫,可以实现水寨脱贫和生态修复双赢目标、充分发挥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作用,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强化文化产业合作对接,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带。
参考文献:
[1]严春艳,王兴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社科纵横,2009,24(1):49-50.
[2]胡锡茹.云南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3,(5):109-111.
[3]Jonathan Mograbi,Christian M Rogerson. Maximising the LocalPro-Poor Impacts of Dive Tourism:Sodwana Bay,South Africa [J].Urban Forum,2007,18:85-104.
[4]Andrew Holden. Tourism Stud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M]. Rout-ledge,2005.130-132.
[5]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2):89-94.
[6]徐克勤,朱朝晖等 .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J]. 民族论坛,2016,(01):96.
[7]郐艳丽 .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 [J].规划师,2010,26(6):69-74.
作者简介:
杨丽(1988-),云南保山人,学士,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