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问探索

2018-10-21廖宁表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优化

廖宁表

摘要:本文初探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优化;原则;策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教有疑”,就是老师通过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老师注重优化课堂提问。所以优化课堂提问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

一、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经常喜欢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作品漂亮吗”等这样的提问。但这样的提问太琐碎、简单,却没什么价值,效率不高,而只会让学生生厌,长此下去,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课堂上的提问,要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的提问,它应该来自学生的疑惑,来自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困惑和不解。它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这样提问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促使学生深化地思考信息技术工具、软件的内在含义,培育学生学工具、软件并用它们处置效果的看法和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二、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原则

1、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提问应能做到设疑新颖,激发情趣。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学情,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寓趣于问,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图形的复制、翻转、旋转等内容时,老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孙悟空变多个假身大闹天宫的画面,然后再展示一幅只一个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面,再提问:“同学们,大家看到第一张图里孙悟空变出多个假身大闹天宫的场面很精彩。可惜第二张图中没有画出孙悟空的假身,你们能不能帮孙悟空变出几个假身呢?”从而让学生去尝试学习图片的复制、翻转、旋转。孙悟空深受小学生的喜欢,以“孙悟空变身”为引入,不仅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要真正提出事物的客观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如:Logo重复命令教学我这样设计,新授“正方形、正五边形”画法后,提问你能发现重复次数与边数的关系吗?转角呢?画正十、二十一、三十六边形怎样画?这样就启发了孩子们的思路,增加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

3、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例如在教文件保存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这样的提问:1、给已保存过的文件增加新的内容,需要再保存吗? 2、再次保存,会不会弹出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 3、怎样实现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文件名保存?4、可以实现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件换到另外位置保存吗? 5、对保存过的文件中部分内容进行删除后不保存而直接退出,再次打开该文件时被删除的内容还存在吗?教师采取层层追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策略

对于如何优化课堂提问的这一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想法就是结合提问的艺术、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个体的特点,提出以下几条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1、把握重难点,找准突破点,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课堂教学的引入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生突破疑难点的提示性提问。课堂提问不宜过多,力求少而精,直击要害和重点,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领会。问题应选择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转化处,及容易产生疑难处;选择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愿意进行思考的问题。尽量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如在进行第一册WINDOWS XP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同学们都很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你们知道游戏软件买来后是如何安装到电脑中去的?电脑又是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运行的?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文件、目录,软件安装、复制等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2、科学合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提问要有层次和阶段,把复杂难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易懂的小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情景性问题。如概念定义、任务驱动、课后习题都有不同层次和要求。从而使提问循序渐进,课堂教学逐渐深入。因此教师在提问前需要熟悉教材和学生。熟悉教材,把握好知识点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转换思维才能理解,避免索然无味、脱离实际的提问,同时提问要注意使学生由不懂到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比如在讲电子表格的制作时,先请学生阅读课本,随后发问:“什么是Excel?仔细对比Word和Excel,两者有何区别?如何在新建的文档上输入数据?如果我想美化一下工作表,我该怎么做呢?”这些问题使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实现从概念到应用,并可尝试不同的方法,达到创新和拓展的效果。

3、灵活多样,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纵穿横拓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保存操作时,在学生学会了新文档的首次保存并自我认为已掌握了保存操作后,教師不妨变换角度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以后再给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内容,要不要保存、如何保存、会不会再次弹出如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保存位置又怎么做?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了删除操作,不保存而退出应用程序,再次打开该文件会不会看到被删除的内容?这些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不仅使同学对“保存”操作的认识变得更为全面、深刻,而且通过这个例子,也让学生得到启发,遇到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考虑、认识,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去多想想问题的其它方面。这样一题多问,既帮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沟通起来,形成了联系的知识网络,又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4、误区设问,预设陷阱,提高思维品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误区设问就是根据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地方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这样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文件(夹)的删除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文字及图片的删除操作后,已基本形成按“delete”键即完成“删除”操作的操作习惯,然而这一个操作对于删除表格的某列某行及至整个表格时,却不然,为此,学生经常在此出错,总是习惯性地用“delete”键去做。教学时,不妨在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前,先故意列举以前的删除操作,然后让学生尝试删除一个表格,此时,学生往往会满有把握地先选中整个表格,然后,按“delete”键,然而表格却纹丝不动,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

难道“delete”键失 灵了?教师紧接着让学生在表格中输入一些内容,然后再选中表格,再按“delete”键,发现“delete”键起作用了,但删除的只是表格中的内容,表格本身并未删除,噢,知道了,原来“delete”键只删除表格中的内容,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删除表格本身呢?到此,教师就顺势进行正确操作方法的教学过程。“掉进陷阱的体验往往比走一段直路更容易使人记忆犹新”,学生对删除表格操作及“delete”键在这儿的作用,通过误区设问而理解得更为深刻。误区提问让学生在“反面教育”的作用下,经历了一个设谬----排谬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逐步养成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深刻性,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

四、结束语

优化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提问设计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优化课堂的提问,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骆怡 谈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新课程(小学)》 2012年03期

[2]赵雪英 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教育技术》 2013年02期

[3]姚淑萍 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吉林教育》 2013年29期

[4]相艳 善设疑,巧导答,诠释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魅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原则优化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