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探讨
2018-10-21黄文忠黄晓霞
黄文忠 黄晓霞
摘 要: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基于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问题导向、结构科学、柔性激励、多方面协同”的教育模式,以期为当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039-02
1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阅读一些国内相关的参考文献,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易受消极情绪干扰
中职生在人际沟通和交流中,如果沟通出现问题,会导致中职生处于消极状态,以冷淡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应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对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消极影响。中职生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中,以过分焦虑为主,冲动和抑郁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如果他们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会产生冲动、烦躁不安和易激怒的行为,对他们的学业影响很大。
1.2 自信心转换
基于我国的社会现实和教育历史,现阶段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都不是很理想,他们的学业水平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所以,学业不良的问题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前就已经存在。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职生或许能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新环境下自信心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挫的境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和改善。
1.3 沟通技巧的缺乏,导致在人际关系处理时产生冲突
在中职生群体中,人际交往不良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失败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这类冲突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同学交往和与父母关系的处理上。对于师生关系的处理,经常会出现表达过于激烈或表达方式不合理导致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对于同学关系的处理,由于集体生活和个人生活习惯的矛盾,导致冲突的发生;针对与父母关系的处理,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自身个性往往是冲突的焦点。
2 “问题导向、结构科学、柔性激励、多方面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
笔者综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提出“问题导向、结构科学、柔性激励、多方面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①问题导向指的是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靶向,找寻到问题,并且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用正面的心态来面对问题;②结构科学指的是针对心理世界这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需要借助科学的测评和考核记录体系来科学引导;③柔性激励指的是对待敏感而复杂的心理问题,需要更人性化,不宜用刺激手段,最好能柔性化解心理症结,鼓励学生走出困境,激励向前;④多方面协同指的是在教育这样一个涵盖量丰富、跨度时间长的工程里,需要多类型内容辅助,多方面力量的参与、配合和支持来共同实现和造就。
3 “问题导向、结构科学、柔性激励、多方面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教学措施
3.1 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
和常规的课堂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教学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你不能单方面判定学生心理状态的对错,更多的需要学生亲自去感悟和参与。一些中职生会经常性地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和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解读和认知息息相关,产生这种情绪的人经常会用一种比较片面的、消极的、偏激的观点去解读和认知世界,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和不合理的信念,长此以往,他们很难从生活上和学习上获得正确的信息,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必须综合学生参加比赛的成绩、心理健康测量和团体辅导活动等,基于这几个考核项目,考察学生们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相处的具体表现。在中职生考核体系中,“溝通平台”具有代表性,以此为例进行阐述:中职生的家长大多都是外出务工人员或农民,管教孩子的时间非常少,教育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即使他们非常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缺乏正确的沟通技巧,并且他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有时会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这些都是导致家庭支持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可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基本情况。跟学生的沟通可以采取双向的沟通方式,例如建立QQ群、微信群,以及电话等现代化的通话工具,都可以成为沟通的平台,也可以采取单向的沟通方式,例如给家长的一封信等。
3.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基地
为了培养中职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品质,在他们毕业进入企业之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创造利润,校企实现真正的双赢,校企共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基地,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中职生在校两年期间的心理档案,在企业实习期间,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促使中职生心理档案在“2+1”的教学模式下,企业和学校实现无缝对接。
3.3 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实施有效的课外辅导,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这都要求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特别对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有很成熟的了解。通常情况下,课外辅导并不是心理老师的义务,同学、学校领导、任课老师都可以完成学生的心理课外辅导。如果课堂教学是大众化的教学,则课外辅导属于个性化教学。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保证他们和学生的沟通中,可以输导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
除了课外辅导和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程之外,我们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信人性是向上的、积极的,学生们具备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对自己负责,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只要提供给他们合适的气氛和心理环境,他们就可以自我调节,改变对他人和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最终达成心理健康的目的。在常规的教学内容外,可以精心地设置一些多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课程,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设有利的条件,点燃他们的活力与热情,一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都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
3.5 通过课外辅导针对性地解决突出个案
即使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但是仅仅依靠常规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公开的、一对多的教学环境,对于少部分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学生,教师们必须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单独的课外辅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辨别和筛选那些需要额外关注的学生,这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寻求帮助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教师的额外帮助,但是他们认为咨询心理老师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愿意主动联系老师,或者害怕老师或同学的眼光和看法而不敢去咨询,这说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转变上依旧不到位。
3.6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不可动摇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也不是简单的上课过程,它的重点在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内容主要以体验为主,分享体验到的每一种情绪,分享不同的事件和环境带给我们的感悟和感受,体验他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常规的教学计划中,切实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7 制定新的适应形势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原有的教学方案中,必须侧重学生的技能提高和知识掌握,從知识面和实际操作能力两方面去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因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更好地发展和发掘自身的职业能力。基于心理学的观点,所谓心理素质,专指人们在处理以下四种人际关系,即与环境、与社会、与群体、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和品质;而基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心理素质应该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其中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能力倾向、情绪情感、性格个性、意志品质等。而后者很可能是决定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新的形势条件下,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综合以上心理学的研究观点,采取要素结合的方式,有重点地突出提高新时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尤其是学生较为薄弱的抗压能力,应对挫折时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4 结 语
总而言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促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中职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积极地引导,提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社会输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竹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天津科技,2010,37(01):76~77.
[2]魏 宁.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亚太教育,2015(34):189.
收稿日期:2018-3-26
作者简介:黄文忠(1985-),男,瑶族,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