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徐悲鸿绘画的艺术特色

2018-10-21刘俊梅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徐悲鸿国画技法

刘俊梅

一、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徐大章是一名私立学校教师。徐悲鸿9岁时,就跟着父亲学画画。20岁入震旦大学,得到著名的油画家周湘等大家的赞扬和指导。而同样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因此而胸怀兼济天下的豪情。后来他获赴日资助,在日本,徐悲鸿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的创作技法与画作境界。

徐悲鸿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导师。此时,遇到了蔡元培、鲁迅等名人,开始信奉“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

24岁时到法国深造,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32岁这一年回国开始在各大高校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美术教学事业,他还继续发展自己的艺术和革命事业。

二、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特色

徐悲鸿十分擅长油画素描和中国画。他把中西合璧奉为自己的创作理念,画作独特新颖。他的油画注入国画的留白与写意的韵味,国画则注入了油画工巧的风格。

(一)徐悲鸿绘画艺术中中西结合的特点

综合大量的实例来观察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可谓“画如其人”,具体则表现为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这样说,想要更好地了解徐悲鸿的作品风格,应重点解析中西合璧的技巧,领悟西方的现实主义与中国写意风格的不同。徐悲鸿的艺术语言,如他的绘画选择,他的绘画风格和他的创造性思维,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此外,徐悲鸿的中国画主要是笔墨晕染为传统地手法。借助于干湿晕染线条和墨彩来绘画人物形象和描绘写意意境。徐悲鸿的中国画综合了追求比例、黄金解剖、具象透视等方法。徐悲鸿对国画有着十分深切的改良,中心点在于:一方面古代绘画技法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坚守,对于一些濒临失传的技法要拯救,不好的要加以更改。另一方面,对于西洋技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中西合璧。然后将它们去融入生活。徐悲鸿在继承民族文化上十分认真的分析了我们的民族传统国画的风格与境界,然后做了大量详实的解析文化意蕴与写意技法的融合探讨。对古代绘画技法优秀的地方要坚守,拯救一些濒临失传的技法,坚持继承民族文化。始终娴熟的运用传统的技法创作国画。在绘画之中更是坚持采用古老而又传统的画画用具和材料把人、花鸟、动物、山脉和河流都描绘出来。另一方面,徐悲鸿一直坚持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国画的改良。在绘画风格和表现上,合理结合中西文化技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风格。《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幅农耕题材的画作,画中的“牛”是最大的,与三个人从左到右依次渐远渐小,这里采用了西方绘画中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画法,泥土地的模糊影像则是用几笔细微的淡淡的笔墨表现出来,而重点则集中在了农耕场景,在视觉焦点上来进行创作。画面右侧是一棵柳树,其树杈是“丫”型,树干粗壮,画面只截取了柳枝的一小部分画出,这样使画面呈现出三部分的感觉,整个画面空间丰富,但有部分留白色。同时,柳树、人、牛基本上是垂直的,总体组成很简单却又有非常丰富的场景变化和稳定性。整体的构图虽十分的简单,但场景的变化又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的中庸和稳定,极力结合了中西文化技法的空间表现,即国画的留白和西洋油画的丰富相结合,十分的精妙,充分的体现了徐悲鸿老先生的高超的手法与精湛的技艺,令我们十分叹服。我们在老先生的世界中,尽情的体会到了绘画的美好。

而在对人物的勾勒绘画上,徐悲鸿一直用十分古老的手法,而且用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技法。不仅仅有中国古法的留白还用西方的素描阴影与光影写实来进行创作。不仅采用白描的手法,还有工笔技艺和留白技艺渲染相结合。仔细揣摩这幅绘画作品,仍会见到有许多发现,徐悲鸿先生的表现手法仍然也有不同于其他之处。徐悲鸿先生极力赞赏以西洋写生手法作为人物画像的方式,在此他十分推崇任伯年先生的人物描写,他认为描摹古法的作品虽然是继承但反而有失新意。如《泰戈尔像》就是徐悲鸿先生写生手法与写意手法相融合的代表作。虽然徐悲鸿先生在这幅画中大量的把西洋油画的手法渲染在纸面上,但是中国画的神韵还是非常突出,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人物整体以线条画出,脸部运用色彩渲染的手法,并且结合了素描明暗对比十分明显的画法,通过绘形来写神,这是徐悲鸿开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肖像画法,个人的技法与感觉十分的突出。背景以工巧精致的花鸟画的绘法进行别致而美丽的处理,突出了泰戈尔大诗人儒雅安静的人物性格。整幅画面带入了徐悲鸿先生对于泰戈尔老先生的仰慕之情,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温暖,安宁。

(二)徐悲鸿绘画艺术中“真、善、美”的写实主义

徐悲鸿先生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的进步和仁爱精神。他的画作同样也是十分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真、善、美”的艺术价值在哪里?我想它们很吻合的体现在徐悲鸿先生的写实与写意相融合,中西巧妙的合璧之中。他的繪画造型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徐悲鸿先生在他对于学生的绘画教学中常常这样说:“绘画创作有三个很大的原则,不是别的,那就是真善美。”“什么是真呢?真呀,就是精细诚挚到了这件事物的极点,也就不必要太多提及了。而现在最想说的绘画艺术两大原则就是‘美和‘善,它们两个有着绘画的真谛,包含了‘造物与‘人生的真理。造物是大自然得天独厚的‘美; 你也能够体会到人性的‘善。我们中国的绘画艺术偏重于追求太多太多的‘美,而很少追求那些更为美好更值得追究的‘善。”所以对于“善”,徐悲鸿先生更是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观点,“画作的内容之中,一点一滴都要体现善表现善。而为学美术的人,拿画笔的人,最重要的精神也是善。不尽力追求内容的尽善尽美,不必去想主题如何,只需如浑然一体犹如天成。反之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则一定会必贻笑大方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绘画作品的方向一直都有两种,一是向善的方向走,一是向美的方向走”。

徐悲鸿先生说,“美术绘画的进步哪里?在于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融合,不断地拓展。”一个伟大的时代会成就伟大的艺术,而伟大的艺术也反映着伟大的时代。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为艺术打上不一样的烙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的创作灵感。因此,每件作品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的社会产物。徐悲鸿先生从小而来的艺术灵感就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老师的思想启蒙,具有鲜明的时代艺术性。同鲁迅先生一样的战斗力旺盛,徐悲鸿先生被人们喻为这一时期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的将军和领衔人物。其作品深深地打上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的烙印,表达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求,光明和解放的向往,民主与科学的寄托。同样,徐悲鸿先生也借着绘画寄托了自己的志愿和理想、描绘所渴望的那份心灵中的乌托邦之梦。在徐悲鸿看来,绘画的主旨在于“美对人类敏感的原因不应脱离人类的想象,深刻的运动和深刻的思想。”。徐悲鸿先生认为,写实绘画就是要认识到,艺术作品要能够更形象、更有力、更完整的表现社会的所有现象和所有现实,更努力的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公众服务。徐悲鸿先生说,绘画是人文主义所关注与寄托的东西,应更多地关注人生、民生和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关注现实主义,让它们在作品中真实、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徐悲鸿绘画艺术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也是个爱国主义者,他的画作处处体现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他的不同时期的画作也体现了他当时的心境。

例如《侧目》,这幅画作绘画于1939年,当时的中国正在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侵略,徐悲鸿的内心非常悲愤并去往新加坡为抗战筹款,在这幅画中,徐悲鸿把张着大嘴,露着邪恶尖牙的毒蛇喻为侵略者,把骨瘦嶙峋但双目中放光的狮子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它双眼看着挑衅者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与鄙视。这幅画作中狮子虽然瘦骨嶙峋但面部表情和眼神都充满着威严,狮子强烈的动势、整幅画作的情节性表现、对画面的高度想象力充分体现了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愚公移山》这幅巨作的故事是大家从小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这幅画也是徐悲鸿在抗日时期所画,他的主要用意就是要用大家都熟悉的愚公精神来鼓舞不畏艰巨,坚持不懈的抗日,以夺取最后的胜利。整幅画构图表现出气势磅礴的壮阔场景,人物也是描绘了顶天立地的形象。表达出徐悲鸿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坚信抗战定会胜利的决心。

三、结论

徐悲鸿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的画作也大多以歌颂生命、光明解放,民族主义、民主自由为主题。徐悲鸿先生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而且还纳入了西方绘画风格的现实建模。对中国国画新的改良和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徐悲鸿国画技法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手绘技法表现
《难忘岁月》(国画)
《墨猪图》
作品一
秀秀台
徐悲鸿的底线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