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教学如何与考点对接
2018-10-21陈彩云
陈彩云
【摘 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艺术想象力。自2002年以来,高考中对诗歌鉴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对诗歌的有效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树立传统文化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考点对接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诗歌进行有效教学,可以对学生的真善美进行充分激发,从而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高考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教师需要对诗歌教学与考点对接的有效方法进行思考。
一、诗歌的创作特点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而高考对诗歌鉴赏的重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进行了解与学习,从而对诗歌所具备的文化魅力进行深刻体会。而诗歌主要是由四方面着手。第一,抒情表达。抒情作为诗歌创作中的情感内线,是作者自身体验的有效浓缩,由文字中进行充分体现。例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表现了其厌倦战争、思念亲人的情感。第二,形象性。诗词中丰富的意象通常寄予着对情感与意境的把握。例如,杜甫的《春日怀李白》中,通过对不同时空景物的描写,对作者的真挚情谊进行突显。第三,含蓄性。诗歌所具备的含蓄美是艺术审美中的主要内容。例如,贺铸的《青玉案》中通过景物的描写,含蓄地对愁绪进行表达。第四,跳跃性。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炼字炼句作为创作的基本思路,同时也是在对意境的创造与凝练。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开始对欢乐宴会进行体现,接着对“冰塞山”“雪满山”进行感慨,同时对自身的失望、抑郁、悲怆进行表现。
二、教学现状分析
高考大纲指出,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诗歌鉴赏、分析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还只是开展传统的诗歌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诗歌教学与文言文教学进行串联,生搬硬套地对词句进行解释,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高考大纲中指出: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需要对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进行确切把握。所以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审美与鉴赏为中心对教学重点进行梳理,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诗歌所蕴含的思想进行有效领悟。在实际学习中,部分学生恐惧诗歌学习,很难在诗歌中对其思想进行领悟,不能对文学意蕴进行理解。在诗歌学习中,无法对诗歌所具备的独特魅力进行欣赏,不能获得心灵的震撼。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目的性与功利性较强,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进行背诵,缺乏由人生体验和情操修养等方面的感知。这样不仅产生较强的高考压力,很难在诗歌学习中获得明显成效,不利于高中诗歌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教学策略
高考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诗歌教学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对诗歌所具备的内涵以及意义进行有效领略。而想要与考点进行良好对接,就需要运用相应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诗歌修养
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需要在诗歌修养方面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对古典文学的学习进行有效积累,这样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材料和参考材料中对诗歌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进行有效阐释,同时通过多项渠道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重视诗歌中情感的迸发,尤其是作品中对情感的有效表达。教师需要做到善于在诗歌中对其内涵进行发现与挖掘,从而对诗歌意境进行营造,引导学生开展良好的学习。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十分重要,特别是在诗歌鉴赏方面,需要对学生自身的审美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使其开展自主学习。诗歌所蕴含的情怀需要师生一起进行挖掘,而互动交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鹊桥仙》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由自身看法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讓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重表达。
(三)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所以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对多媒体进行应用,通过图文并茂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对诗歌的艺术意境进行有效传递。利用多媒体可以让诗歌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获得深刻记忆。例如,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讲解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语言和思想进行思考,以提升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高考对诗歌鉴赏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重视对学生诗歌鉴赏、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让教学与考点进行良好对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启团.解析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4).
[2]肖星.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命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