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在高校社团中的传承路径分析
2018-10-21王晓林
摘要:本文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入手,首先分析了高校社团对本土文化传承发展的优势及特点,并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中的文化传承路径,以小见大,对中国本土文化传承提出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地方文化;地方传承;高校社团
当今文化传承中,年轻人们越来越成为一股重要而又主力的力量。而高校大学生们相对于初中高中生来说空余时间较多,自由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大,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社团文化,更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独特新颖又实用的路径。本文以小见大,从笔者工作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为切入点,来探讨地方文化在高校社团中的传承路径。
一、高校社團对地方文化传承优势分析
文化传承的内涵是传递、连续、承接和沿袭创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和一种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方式。这是自古至今政府和国家非常重视并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开展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国家大计。
地方高校可以说是每个地方文化集散的中转站,大学生们较为前卫新潮,各种主流文化或是新兴文化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传播,而高校中的学生社团则是各种文化分类聚集的小型团体。一个高校社团的成立需要一系列文化的碰撞和创新,例如笔者所在的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安徽安庆,是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及皖江文化的发源地,该校成立戏曲类社团——黄梅雨协会、探寻皖江文化起源及发展的社团——皖江文化研究会,以传承本地传统文化为己任,广泛吸纳会员加入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队伍,从而更好的推动安庆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地方文化在高校中的影响力。
一个社团的影响力也是无微不至的,不论是从一个社团的名称或是宣传语,还是从社团的活动、部门和成员构成,都体现着一种文化的特点和时代的潮流。同时,地方文化对高校的正向影响也是催化各种社团成立的主要原因,很多高校近几年来都把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吸收了地方文化的高校社团也常常可以迸发出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二、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中的文化传承路径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中的文化传承路径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主导下的以社团为载体的文化传承
在宏观层面,学校起到了对文化传承的主导和主体作用,以学校为依托的社团在组织活动或是开展会谈时,常常要上报学校并听取学校意见和建议,并在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如此,近年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社团,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又一促进力量,把教育学生和讲授学业功课与社团文化传承结合,通过组织民间非物质文化探索收集工作以及各种各样集聚特色的活动来让大学生们对当地非物质遗产文化方面产生兴趣,并从中了解到当地的风俗习惯,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特色,从而保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在这之中,学校要起到的作用就是组织和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与各种地方机构沟通联系,为学生社团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要发挥各种文化机构的辅助作用,各级文化机构以及他们下设的各种企业事业单位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实践者和主要带动者,加强对高校社团的重视以及扶持,就会对社团文化的发展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建立健全地方文化保护体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标语和广告投入逐渐形成尊重传统、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也可以设立专门扶持高校学生文化社团扶持小组,发挥主导、协调、统筹作用,良好引导地方文化与高校社团的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为地方文化传承扩大路径。
(二)学生自发的、微观层面的文化传承
在微观层面,学生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学生有近30%以上来自本地,他们对当地文化有着更深切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因而借此契机组织的各种文化主题社团就更加百花齐放,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了。
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是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应该着重培养的东西,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对个人人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用,而且在文化传承上也发挥着重要意义。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同时也决定着高校教育的有效性和成败,因此,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个人的正确发展道路,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去深入思考。
(三)社团影响下的潜移默化中的文化传承
以上笔者主要从文化传承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谈论了高校社团中如何进行文化传承,而除去这两方面,文化传承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途径。例如,利用社团影响力下的潜移默化的传承方式。
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就是能够理解、认同本土文化,而认同一种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从习惯和潜移默化中去理解这种文化和认识这种文化。而一个人了解后,就会像病毒传播一样传递给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是更多人,从而带动更多人来了解本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未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文化在高校社团中的传承路径大致分为以上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文化传承路径等待我们去挖掘,创新。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中的文化传承存在优点,也有着很多不足,亟待研究者研究改善,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思考怎样把优势保持下去并进行创新,以更好的为文化传承开拓路径,为中国本土文化发展注入活力和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钱靓.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路径思考——以历史文化名城常州为例
[2]顾永安.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机制构建.教育评论,2015.2
[3]仝杏花.地方高校学生社团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及路径分析——以文山学院为例学周刊,2015.6
项目名称:高校社团传承地方文化路径创新实践,项目类别:RW-64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此项目为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项目。
作者简介:王晓林(1981.03--);性别:男,民族:籍贯:安徽省枞阳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