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传统陶瓷造型的发展演变

2018-10-21晋文麟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瓷器陶瓷传统

晋文麟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数不多还能经常出现在现代生活中的传统元素,俨然是现代国人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其中,造型作为陶瓷的根本,直接反映着其地域特点和时代风貌,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的体现。理清传统陶瓷造型的发展演变,深入的发掘了解传统陶瓷造型中的精萃,有助于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陶瓷造型的内涵及意义

陶瓷造型是指所创造陶瓷的具体形态和样式,是一件陶瓷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通常陶瓷造型具有实用与审美两种功能,其实用功能是以器物造型为基础,通过陶瓷材料的可塑性营造适当密封空间来完成;其审美功能则通过器物造型的体积与轮廓展示张力,通过线条与空间传达韵律。

陶瓷作为与日常生活连接最紧密的艺术载体,一定是与所处地域、所处时代紧密相关的。陶瓷造型作为陶瓷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各个地域陶瓷造型的特征可以观察各个族群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气质,而不同时期的陶瓷造型则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

二、传统陶瓷造型的特征

我国传统陶瓷造型继承自先民所制陶器风格,由于成型工艺的限制和实用目的多是不易变形的同心圆瓶罐。通常采用自由舒展、富有韵味的曲线作为轮廓,极少使用直线与几何图形,则是明显受到儒家与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追求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器物、器物与自然的和谐。传统陶瓷造型讲求左右对称,与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古代匠人有意识无意识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以陶瓷特有艺术语言来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精粹和气质。

三、传统陶瓷造型的发展演变

中国传统陶瓷的造型、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完全植根于本土传统文化,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陶瓷造型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影响与制瓷技术发展、生产生活需求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始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制造出来的人工自然物,是古代人类过渡到定居农业生活的基本条件。这一时期的陶器以制造工序简单、方便易用为主,多摹仿石器、皮具等其他材料器具的造型,也有部分仿照动植物形态。多用手制或慢轮制陶,易烧成的圆形椭圆形器具居多。貯物器多宽腹收口,汲水器尖底有耳,造型雄浑质朴,便于使用。先民朴实的创作,为以后各种陶瓷造型的产生开创了先河。

夏商周时期,受改进窑炉结构和提高窑炉内温度的影响,陶器质量明显提高,并有原始瓷器出现。造型也在承袭原有陶器的基础上,更加精美,袋状足、足尖等特征渐渐被平底与圈足取代。陶瓷适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品种更加丰富,建筑用陶和陶塑开始出现。这一时期,在烧制陶器的基础上,先民发展出了璀璨的青铜器文化,又反过来为后续陶瓷造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商代后期就已经出现一些仿制青铜礼器的陶爵、陶鼎、陶尊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群雄割据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各地开始有了差别很大的陶瓷制品,特别是日用陶瓷的造型,如赵国的莲瓣式盖壶、秦国的蚕形壶、越国的兽头鼎等,往往保留各地自身的特色。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专业化的窑场,生产的日用陶瓷造型优美、式样别致。

秦汉的大一统王朝,陶瓷的统一性显著增长,造型中的地方性明显低减弱。地下随葬制度的变化,致使陶俑、陶制楼阁等随葬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日用陶器造型明快洗练,明器则深沉雄大,代表着传统陶瓷造型正式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东汉中晚期,瓷器正式从原始瓷中脱胎而出,坚固耐用、清洁美观的特点使瓷器广受欢迎,碗、盏、盘、洗等日用器形得到长足发展,相比原始瓷造型更加洗练,线条简洁流畅、美观实用。

三国到南朝的300多年间,长江以北战乱频繁,江南广大地区社会相对稳定。以越窑、瓯窑为代表的江南陶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成型技术的成熟,使传统陶瓷造型有了长足的进步。碗、盏、钵、壶、罐等圆器均用拉坯成型,胎壁厚薄一致,器型规整。模具压印技术也日趋成熟,用陶模压印的器物,大小纹饰一致,规格统一。佛教元素在这一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在陶瓷造型中,除了佛像外,莲瓣也开始在陶瓷造型中占据重要位置。动物装饰慢慢融入整体造型之中,如鸡头壶、羊形烛台,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审美志趣。总体上这一时期陶瓷造型的发展趋向是合于实用,同时丰富形制。

隋享国不长,但是在陶瓷造型中有颇多创新。如高足盘、盘口瓶、短嘴壶等,都是日后常见的形制。唐代,陶瓷制品适用范围更广,新器物应时而生,品类增多。日用品形式新颖多样,造型大方美观。受其他工艺制品和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陶瓷造型屡屡推陈出新,沟通中西的丝路繁荣,也为这时的陶瓷造型注入了异域风情。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陶瓷茶具造型的发展,不同窑口的茶器各具特色。三彩俑、凤头壶、双龙尊、拍鼓、茶碗茶托等新造型、新器类,除了反应时代风尚和社会审美观念,还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证据。这一时期陶瓷造型的总体倾向是浑圆饱满,小中见大,精巧中见气魄,单纯中有变化,展现了盛唐雍容大气的迷人气象。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随着庞大的文人阶层的形成,文人审美的濡染和制瓷工艺的极大发展,传统陶瓷终于迎来自己的高峰。不同于唐代的豪迈奔放,宋代陶瓷造型可概括为淡雅自然、挺拔秀丽。玉壶春、梅瓶、胆式瓶、琮式瓶等大批始烧于宋代的陶瓷造型为后世历代奉为圭臬,延烧至今。以钧瓷、汝瓷为代表的官窑,器型匀称规整、清逸雅致,磁州窑、耀州窑等民窑,造型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皆反映了当时深厚的文化蕴涵和对美的孜孜追求。同期的辽瓷造型则保留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如皮囊壶、鸡腿瓶等造型多是仿照契丹族传统使用的皮制、木质等容器而烧造。元代陶瓷造型在继承了宋代式样的同时,创新出僧帽壶、多穆壶等造型,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似为适应藏族、蒙族等人民生活需要,贮放奶液之类的盛器。元代瓷器不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具有形大、身矮、宽腹的特点。

明代瓷器造型多承袭旧制,同时出于实用的目的对元代造型进行了改良,改变了元代厚重、粗大的风格,趋向轻巧洒脱。如宣德时期的“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改良后造型整体端庄兼顾实用,是明代陶瓷造型的优秀典范。另外,如青花压手杯等小巧玲珑的日常器皿也是这一时期的创制。清代瓷器由于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新品种的出现,故在类别和品种都比明代有所增加。清代瓷器的造型,日用器皿大都沿用历代传统的式样,但在官窑器中仿古的风气非常盛行,有仿商、周时代青铜器式样的,也有仿宋、明瓷器造型的。新型式样则以民窑居多,具有清代独特的风格。

结语

传统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并在吸取营养的同时反哺,成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陶瓷既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又有其独特的整体风貌,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319-443

猜你喜欢

瓷器陶瓷传统
趣图
中国的名牌瓷器
陶瓷艺术作品
高傲的瓷器
少年力斗传统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新闻浮世绘
陶瓷鉴赏
清明节的传统
陶瓷食具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