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8-10-21唐超桂
唐超桂
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但现阶段我国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佳。鉴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在初中高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又探究了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现状,最后对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更好渗透进行再思考,以期能促进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渗透研究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而言,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联系课文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在正面情感的作用下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地引导,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的作用得到全面系统地发挥,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强化。而情感教育与学生的主观性存在紧密地联系,在落实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2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情感教育的落实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引导,从情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情感教育感染学生,能将学生培养成感悟人生并珍爱生命的人,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主观判断能力也会得到适当增强,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
1.3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情感教育的落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而借助情感教育的力量,能使学生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人格的塑造,提高教学有效性。
1.4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道德与法治的实质性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兴趣,而在学生不断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会逐渐提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助促进情感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为学生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做出正确指引。
2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2.1教师不能突出情感目标
教师应该通过良好的示范,给学生传递正面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但当前大多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有个好的考试成绩,把教学中出现的考试重点过于细化,强调过于片面,结果反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
2.2教师投入的情感因素不足
教师在课堂上只依托教材,进行了较多的枯燥讲述,学生对这些枯燥的知识感到乏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明显不足,学生觉得没有新意,教师的这种一言堂授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还会逐渐使学生放弃听讲,考试之前,难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3.1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情感引导作用
在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基于渗透情感教育的现實要求,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理论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切实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具体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典型的案例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学指导,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动态,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例如,在组织学生针对“青春的情绪”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为学生分享一些因青春期情绪掌控不佳而引发不良后果的案例,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回忆自身的生活情况,说一说学生自己在掌控青春期情绪方面的情况。在学生完成讨论和分析后,教师加强对青春期情绪方面内容的讲解,并从情绪控制角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地引导下认识到调控情绪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也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生思想认识水平。
3.2注重教学艺术,巧设教学情境
在结合情感教育要求对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分析,然后在系统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注重教学艺术,为学生提供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逐步提高学习有效性,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网上交友新时空”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网络时代教育特点和初中生生活实际,创设网络交友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情境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虚拟一个网上的新朋友,教师运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其进行良好的相处,并最终成为朋友。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不能直接批评指责学生,而是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出现消极学习情绪的原因,在掌握原因后,和学生一起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瓶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必然会逐步提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3.3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升华
情感教育与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结合情感教育的要求,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适当地对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开发,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教学的条件,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理论知识地掌握,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服务社会”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志愿者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多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生态环境污染、中华民族历史辉煌成就等活动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环保意识、民族自豪感等积极情感,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对“服务社会”的全新认识,升华学生思想情感,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活动感悟,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进一步加深活动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将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初中阶段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基于提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的现实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案,引入情感教育思想,能够使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也会明显地提高,有助于将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忠.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07.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