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都区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21赵酉姐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赵酉姐

摘 要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强化农业基础,保障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行,补贴资金的逐年增加,农民使用购买农机具积极性高涨,农机数量迅速增长,有力促进了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协调发展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我区农机化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机化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农机已成为支撑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具体表现在:

1.1 农业机械普及率提升

通过近几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近90%的农户拥有拖拉机,农机拥有量达到15000余台,农用机械总动力21万千瓦。截至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43%,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械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延伸。通过近几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一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植保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

1.3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明显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温棚微耕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等农机新机具得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深松技术等一些农机新技术和相应机具得到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2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 现有机具结构不合理

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功能单一性机具较多,复式作业机具少;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机具多,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生产机具少。

2.2 农机化投入不足,发展步伐缓慢

农业机械化具有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对农业机械化无力投入。由于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化科技推广、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服务体系建设的开展。由于总量有限,补贴比例偏低,政府补贴资金未能满足农民购机欲望,放慢了购机步伐,农机化事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3 缺乏高素质人才

基层农机科技队伍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拔尖人才,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制约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在广大农村,由于农民受知识和技术的限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層次比较低,因此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思想比较保守,不敢去尝试,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在农业机械的投资上不敢大胆的进行投资;同时没有知识和技术,他们不敢走出去谋生,很难形成支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较大经营规模。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农业机械的大量闲置,使得农业机械化因效益低下而严重受阻,众多的劳动力挤压在有限的耕地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妨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4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

大部分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推广人员身兼数职,从事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无法做到专职专用。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近年来,农机推广人员更换频繁,农机推广人员素质差,具备本专业学历的人员越来越少,再加上培训措施跟不上,许多新换人员不熟悉业务知识,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装备差、技术力量薄弱,信息闭塞,农机推广体系处于线断、网破的局面,难以履行职责。

2.5 缺少经费和服务组织

事业经费很少,科技服务水平低,由于事业经费少,无力拓宽服务领域,技术服务单一,农机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另外,缺乏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加之运行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等原因,致使部分农机大户和自发组建的农机服务组织在“春、秋”两季农机作业时,仅限在本区域作业,辐射范围小,跨区作业还没有真正上规模。

3 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3.1 加强宣传、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推广示范力度

农机服务推广部门应加大农机具的宣传推广力度,并加强农机具使用、维修、维护技术培训,让农民能了解农机具的发展信息,掌握农机具的使用调整与保养维护知识,这样农民就会热心购买,放心使用农机具了。

另外,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度,采取课堂教学和田间培训相结合,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展开对广大农民、农机技术人员、农机具操作手、农机大户的培训。参与到“阳光培训工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项目中去,争取支持,扩大农机技术培训的范围和规模。

3.2 重视农机具的研发和制造

农机科研部门要多了解山地耕作农艺,调查山区农民需求,明确山地农机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山地农艺需求、调整灵活、运输轻便、使用维修方便、转弯半径小、耕地能到边角、制作灵活性强的机具,种类上考虑作物收获、播种、耕作、养殖、存贮、加工等多方面,增加类型,价格便宜,多考虑机具使用安全问题。

3.3 加强田间道路、坡改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山地道路、地块等条件限制了农机具的使用,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田间道路、耕地条件方面的基础条件改善投资,为农机具的使用创造条件。

3.4 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在相关政策方面对农机具制造企业和山区农民应当有所倾斜,给予资金上的补贴、信息上的帮助、加强技术上的服务培训,同时大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降低农机具的成本,解决农民购买能力低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农机具的发展。

3.5 加大培训力度

注重新技术新机具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田间实训相结合,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展开对广大农民、农机技术人员、农机具操作手、农机大户的培训。积极争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农牧民科技培训”项目名额,从事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深松技术、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等主推技术的培训。

3.6 组建农机推广服务队伍

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围绕农业生产耕、种、收关键环节,做好农机技术的咨询、机具检修和技术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农机化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展;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进行耕、种、收割、脱粒作业服务,从而提高机具利用率;以项目为载体,加速农机化适用技术、机具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群众应用农机新技术、购置使用新机具,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农机推广农业机械化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加快农机推广步伐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西畴县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机补贴政策与农机推广的关系分析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