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美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018-10-21沈海云
沈海云
美育的本质是用美来完成育人目标,从多个方面完成个人修养和价值观等的培养,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儿童阶段重视美育开展十分有必要。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教师在课堂中要抓住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美育方案,使其在短时间内了解美术的潜在内涵,逐步提高综合素养,体现美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本文结合幼儿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开展美育。
满足儿童成长需求
美育主要可以分为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部分,主要表现形式有自然美、艺术美等,且对儿童成长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向学生阐明美育内涵,使其接受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儿童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玩心较重,在传统的教学下,大部分教师会限制他们思维的发散,不会用合理的教学途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美育的成功开展则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美育过程中会使用多种多样的素材,使得课堂变得充满趣味,能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完成审美能力、道德水平的升华。
美育的开展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这不仅是新课程推行的要求,也是家长期望学校做的,美育的有效开展能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的审美活动中得到人格的健全,为之后发展铺好道路。教师在设计美育教学方案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减少课堂对其审美能力的限制,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审美能力、艺术鉴赏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更好地参与到相关知识学习中,将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例如,在艺术鉴赏课正式开展之前,我会走到学生群体间,用交流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鉴赏能力,明确其兴趣所在,以此为基础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保证能够满足儿童成长需求。比如我会用投影将艺术作品由简到难逐渐向学生展示,用语言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部分艺术作品和日常观看的动画片有一些联系,在丰富色彩的刺激下,学生的鉴赏积极性明显提升。接着我会布置简单的任务,让他们给每个艺术作品写一小段评语,将自己的想法在评语中进行体现,我也能从上交的评语中进一步掌握每个学生鉴赏能力上的缺陷,为下阶段美育开展做好准备,保证儿童成长需求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提高儿童道德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学前教育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儿童阶段就能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拥有良好的道德水平。美育在学前课堂中的使用达成了这个目标,通过美育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儿童道德水平也是其主要影响之一。在审美、鉴美过程中,教师会给出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背后多少会有一两个积极向上的故事,以这些作品为媒介,向学生讲述故事,使得他们能在美育过程中被慢慢地影响,形成系统的道德观念,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例如,在通过美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时,我会将 “中华道德,青春创意”漫画活动中的作品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鉴赏。这些作品主要体现了“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观念,假如这些道理只单纯地通过理论讲述,很难让学生将其转化为道德水平提升的养料,但是通过漫画的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主动从漫画中理解内涵,同时由于漫画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理解难度明显下降,有效帮助学生们提高了道德水平,这也是我使用漫画完成了美育的预期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要求。
培养良好审美习惯
学前教育主要形式是游戏、活動等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充满了趣味性,能满足学生的贪玩心理,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完成对审美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还要构建完善的美育教学系统,帮助学生在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使得他们在之后的生活实际中主动利用审美、鉴美技巧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美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儿童意识到艺术源于生活,能逐渐让儿童们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汲取对自身成长有益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良好审美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时,我会利用生活素材来完成美育目标。在教学准备阶段,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回家后会观看哪几部动画片,我会仔细查阅这些动画内容,挖掘对美育开展有积极影响的部分,添加到课件中。接着,我会开展动画片鉴赏活动,将这些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在课堂中播放出来,引导他们使用已有的鉴赏技巧进行分析点评,体悟内在含义。在教学接受之后,学生们发现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会主动培养审美习惯,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结语
总之,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美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发挥美育的作用,让孩子们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未来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教师要致力于高效美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保证每个孩子在儿童阶段都能养成良好的审美、鉴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