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2018-10-21张建文
张建文
进城务工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学校适应性存在差异
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刚刚来到城市,与农村学校环境相比,城市教学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农村教学质量、设施和师资方面较为落后。其次,不管是教学风格,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很难快速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隔离
当进城务工家庭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父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良好的家庭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的规范意识,又促使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隔离,甚至无法与学校教育的步伐保持一致。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甚至有部分家庭仅仅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尽管有少部分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迫于生活压力,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变化、心理变化。
应对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不定期与进城务工家庭子女沟通,给予他们关怀
进城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灵脆弱,当来到新的环境,他们缺乏归属感。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要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就是前提条件。针对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与他们沟通,从沟通中了解到他们真实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应格外留意进城务工家庭子女在课上和课下的表现,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与进城务工家庭的家长沟通,改善家庭环境
家长要努力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众所周知,子女的成长发展直接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也是父母的事。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成熟,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学习状态等。大多数进城务工家庭将孩子交给了学校和辅导班,他们与孩子的沟通较少,这样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因此,进城务工家庭的父母要专门腾出时间,积极与孩子沟通,维系好亲子关系。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父母的陪伴、关心是不可或缺的。父母的陪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教育范畴上来讲,父母的言行举止属于隐性教育。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面对新事物时,父母不要放弃,而是要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
比如: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行为,并将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的感恩故事记录下来,向学生深刻推广教育,从而使进城务工的家长和孩子体会到感恩的意义,并让进城务工子女更好地融入感恩教育活动中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栽培之恩。
密切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确保教育步伐一致
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联系,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还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近几年来,为了便于家长、学校、教师这三者的沟通,学校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构建家长委员会,父母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并且也为父母之间相互交流教育经验提供平台。当前,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教师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班级微信群、QQ群等,及时与家长沟通。若条件允许,教师可针对特殊的家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比如:学校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活动时,家长要积极参与进来。当前,许多家长自身缺乏节约意識,滋生了攀比的心理,无形之中影响了孩子。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所以家庭要和学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家里从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钱做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
不断健全学校教育管理,营造公平的教学环境
学校要尊重办学宗旨,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进城务工子女,保证他们受同等教育的权利。第一,学籍管理要公平化。第二,奖励惩罚要公正化。有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较为特殊,流动性较大,学生会因无人照顾,而被迫转学。为此,各个学校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建立寄宿制,避免学生因父母工作问题而转学,让每位学生顺利完成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另外,学校教育不只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独立生活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政府、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协助与配合下,进城务工人员会更加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逐渐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确保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