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的变与不变之道

2018-10-21李罗生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讨论作文教学兴趣

李罗生

摘 要: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身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它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本领,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创设师生心理互动、情感共鸣的作文课堂情境,是提高作文讲评课效果的有效手段。人心是需要“柔软”的言语来呵护的,亲切,是这个“生硬”世界的必要温和。

关键词:语言;讨论;作文教学;兴趣;自由表达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孜孜不倦探索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闻风丧胆”的课程。为了改变这种教师不知如何是好,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现状,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在寻求改革。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的观念、内容、形式、过程、评价等方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己逐渐被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所接受。教学观念和实践的融合便尤为重要。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身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它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本领,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把握作文教学的方向和基本法则呢?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实践之后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基本方向不变

1.兴趣有情感为导向。《语文课程标准》对每学段写话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有利于克服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

2.真实是思维的定向。让每个孩子做真实的人,说真实的话,写真实的景,叙真实的事。哪怕你曾经说谎,至少在反省的那一刻你是真实的。每一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身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家庭趣事,劳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摈弃没有真情实感的空话、套话、假话,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

3.语言有条理作方向。话语要合乎习惯,要讲究规则美。只有这样,他们学生口里笔下才会有“小汽车在跳舞”之类的美句,从而得到语言上的锻炼。设计用“那是谁?他在干什么?”、“先……再……然后……”的方法和顺序说一件事。

4.联想和想象有自由的空间为指向。学生往往被框架在一个固定的格式里,看似容易的提纲式作文,可以将学生带到一块纯粹的适合应试的“正确”领域,但是,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思维被禁锢,甚至连自己都找不到自己的真实的一面。学生经常在独自玩耍的时候,自言自语;经常在独自观赏时,思维飞跃,诗意盎然……虽然,这种联想和想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但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自由联想和想象,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工,丰富奇特的奇思妙想经常涌现。

5.引起共鸣是最终取向。创设师生心理互动、情感共鸣的作文课堂情境,是提高作文讲评课效果的有效手段。人心是需要“柔软”的言语来呵护的,亲切,是这个“生硬”世界的必要温和。于是,亲切,也就是一种温和的文章格调或境界。每次习作之前,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孩子们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认同和肯定。首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情感的角度去给他们充分引导和思索的空间,让学生愿意动笔。习作之后,要给学生再次认知的机会,知道哪里还可以表达更准确,哪里还可以进一步升华情感……教师的指导要免去不必要的赘语。竟可能在学生急切求知的心态下给予最实效的指导,让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能力认知上都和教师产生共鸣。

二、教学基本法则常新

(一)情景启导新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法则

上课一开始,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好奇:这次作文的内容是什么?在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奇的情境中,再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画面或图景的感受,学生的回答往往既有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又会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然后,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递,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学设计做出必要的调整。什么样的作文课是好课?我认为,既不偏离预先设定的范围,又不限定了学生的思维的作文课就是好作文课。

(二)讨论写法多是巧妙构思的不二法则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试着以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层面和角度去讨论一篇文章的写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很容易就将问题说明白了。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学生已经将讨论中的所得以自己喜欢的角度或角色表达成为文字了。讨论多了,想法多了,需要的自由度更大了,教师可以放心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包括根据自身意图和身份拟定题目大的权利.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自由表达尺度多是个性化习作的源泉

基于学生初学写作的难度和畏惧心理,有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长期形成一种提纲式教学的方法,以一个特定的题目限定学生的写作范围,然后再以一个千篇一律的框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填空式的写作格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八九不离十,很适合应试教育,也拉不开作文分上的差距。然而,如今,素質教育的目标何在?

教师在每一次习作的训练中不给学生真正训练的机会,那孩子们表达的需求自己都得不到满足,无法表达。教师完全给学生较宽松的表达尺度而不脱离写作的要求和标准,尺度和标准不是死的,形式可以多样。学生想表达什么就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机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过程”的概括,或者说是一种如实的描述,而不是三个概念(或命题)的静态排列。

变是在保持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教师的写作教学理想和学生的写作学习现实的最佳平衡点,也是为了达到愿意和能写的最全速溶解。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发明.写好作文有绝招[M].长春出版社出版,2010,6.

猜你喜欢

讨论作文教学兴趣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