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文明礼仪之养成教育

2018-10-21王青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幼儿

王青

[摘 要:幼儿是祖国进步发展的新生力量,对未来社会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很大影响。由于幼儿时期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牢牢把握教育的黄金时期,积极向幼儿灌输文明礼仪的相关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文明习惯。不仅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还会促进幼儿思想道德的整体发展,满足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幼儿是国家进步发展的新生代动力,在幼儿时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体现幼儿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要积极展开教育宣传,营造文明礼貌的教学氛围,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理念。但我国目前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存在诸如过于重视学习成绩,无法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结合幼儿文明教育养成的目标与原则,在下文中提出一些措施,以便对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所帮助。

一、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养成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内容:

(1)文明礼仪行为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对于社会组成部分的人来说,缺乏文明礼仪行为就无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受到人们的唾弃。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因此,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2)幼儿阶段是每个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对于幼儿人格的培育起到关键作用。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强调的是对幼儿内在素质的培育,如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这就必须要让幼儿自身认识得到提升,才能内化为人格品质,把幼儿培养成具有高尚人格的有用之才。

(3)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就是以中华文明礼仪为核心,继承和发扬祖辈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礼仪,培养幼儿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优良品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每一个人的文明礼仪行为将对社会的文明程度产生影响。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就是要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待人、做事,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

养成教育原则有榜样示范、循序渐进与生活化原则。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幼儿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做示范,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如教师自己的文明行为、家长的文明行为等,更容易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教育是一个从感知到模仿,再到认识的渐进式发展的过程,要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就必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离不开在一日活动中学会饮食、睡眠、入厕,学习与人交往等生活过程。比如,幼儿刚入园时,许多父母都会告诉老师:我家宝宝不会吃饭、不会脱衣服、不会大小便,等等。但当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有进步,不仅能自己入厕,还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等。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文明禮仪规范是生活化原则最好的实践路径。

二、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措施

首先,创造优美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优美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意识和行为,让幼儿自己创造美的环境,更能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美的幸福与快乐,促进幼儿形成文明礼仪行为。首先,让幼儿自己创造美。比如,让幼儿把自己的桌凳擦干净,把自己的教室布置的漂漂亮亮等,就一定会形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创造美。教师仪容仪表要有朴素美、整洁美,教师要有行为美,要给幼儿创造和谐、平等、友善、活泼的教育环境。比如,经常给孩子说“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孩子一定会跟着学会运用。

其次,利用“一日活动”,渗透文明礼仪行为教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环节。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行为教育要注意内容的适量,不能一次活动就想把所有的内容都教给孩子;还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活动就想让孩子做到规范准确。例如,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这些规范要求不是一次用餐就可以全部让幼儿掌握的,因此需要持之以恒、耐心施教,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再次,利用“节庆日”活动,强化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节日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传统,包含着许多礼仪文化,是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契机,幼儿容易在温馨的节日氛围中接受传统礼仪和爱的教育。充分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还有教师节、母亲节等,通过组织幼儿或亲子参与这些节日活动,教育幼儿养成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礼仪待人的文明礼仪习惯。

最后,家园协作共育,扩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文明礼仪行为是一种社会化的人文素质,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家园协作共育是扩展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重视家园协作共育的互补性,既要能互相促进还要互补缺失,扩展教育内容。另一方面,要强化家园协作共育的渠道和方式,家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共同培育知书达礼、阳光快乐的祖国花朵。

总之,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的关键时期,必须得到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要明确目标、协调统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为孩子的健康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益群.育文明礼仪之花走养成教育之路——浅谈菊影武娃“好习惯我养成”美丽行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5).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