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2018-10-21陈丹瑜
陈丹瑜
摘 要:现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跟城市中学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学校基础教育的整体情况,提高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反思和摸索,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现结合我多年的农村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情感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教法
一、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只有良好的师生情感,才会使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接受。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适应课改要求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旨在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特别是地处偏僻的农村教师对这个理内在行动上还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自主的理念。
(1)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陈旧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依赖性严重,如果教师在教学新内容前让学生先预习,自己做配套练习。练习批改后,再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讲,提高他们听课效率。当然,在他们预习前,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他们预习后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批改,要尽量考虑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2)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目标知识。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唱独角戏就不能实现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尝试,各抒己见。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三、精心设计教法
好的教法是开展好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善于应用,才能不断的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熟悉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承上启下,准确授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为准确制定目标奠定基础。该“会运用”,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上课时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有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1)英语教学生活化
我在教孩子们的时候,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英语是有用处的,不是枯燥无味的。我经常给他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用英语的图片。如:药品英文说明书,电器遥控器上的一些英语缩略,公共场所的一些英语标识等。让他们感觉到英语就在他们的身边。另外,我还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只有在用的时候,孩子们印象才最深刻,并且也不会感到枯燥。
(2)把实物和道具带进课堂,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
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接受知识、对所讲知识有更直观的印象。我经常在生活中收集玩具。如:教到交通工具时,我就把小汽车、飞机、小火车等玩具带到课堂;在学习最喜爱的食物时,我就把水果、汉堡、可乐等食物带进课堂;在学习表达时间时,我就请学生自己动手制做一个钟到课堂。上完课后,我就把这些小玩具当作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同学,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他们真正体会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3)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自从我们学校有了多媒体后,我就注重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几乎每节课我都亲自动手制作课件上课。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图片和精心设计一些习题。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形象直观,节省课堂时间,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在备课时就得下更多的功夫去准备,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总之,只有用心的去备教材,才会有更多方法和灵感。
(4)大胆地进行教材的整合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感悟理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经常大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有时是对整个单元进行整合,有时是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整合。下面我在教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B、C 的课程整合后的一个课时的内容:教学案例:Unit 6 Our Local Area Topic 3 Section B 的2,3 和Section C 的2,3 部分都與交通标识、交通规则有关,所以我在教学时,就把这几部分整合在一起上。通过多媒体的图片的展示,学生更直观、完整的认识了一些交通标识及交通规则。另外,这单元的语法是“祈使句”,是在Section C 的3 中出现,所以我在教3 时,把选项的顺序进行了改变。我在课程设计时,是按“祈使句”的句式类型:否定句、肯定句来设计的。学生完成选项后,我就让他们自己观察,分析总结以上句子的结构。后给他们介绍有关祈使句的用法。分析、介绍完后,我就请同学们做以下的练习:看谁最聪明:用以上所学的祈使句试着表达的下面的交通标识。通过以上的整合,及学生的观察、分析。学生在运用祈使句时就得以应手,总体掌握的不错。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和交流,不是单纯地知识的传授。“教无定法”,只要教师用心对待,才会有更多的方法和灵感,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有效、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梁盛辉《教师如何成为学生有心理专家》
[2]晨曦《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双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