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校园:美在文化
2018-10-21陈永伟
陈永伟
摘 要:创建“美丽校园”,必须关注校园文化。本文主要阐述本校在创建“美丽校园”中,注重智慧育人,优化校园环境;绿美校园,营造育人环境;丰富文化,建设人文校园的路径,并在校园文化视域下对创建“美丽校园”作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视域;“美丽校园”
一位教育家曾痛心疾首地说:现在有些学校很漂亮,有花园式的、有宫殿式的、有宾馆式的,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东西,缺什么呢?文化!所以,与梅贻琦那句名言对应,“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校园之美,应该美在文化。而学校文化就是学校具体的生活方式。学校文化之美,决定了美丽校园的本质内涵。因而,美丽校园的本质内涵,其实与与梅贻琦大学之论相似,美丽校园,美在校园之中的人们……
场桥小学校园设计布局合理,既有教学区、有活动区、生活区,各区明确,各建筑物彼此独立,又浑为一体;校园绿化美化与学校整体规划相结合,合理搭配,环境整洁优美,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是师生学习、休闲、活动、娱乐的场所。曾荣获瑞安市“美丽校园”等集体荣誉。
一、校园文化视域下创建“美丽校园”的路径探究
(一)智慧育人,优化校园环境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提出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号,力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1.推行德育导师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我校推行德育导师制,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在实践过程中努力追求“三个重视”即重视“摸底”、重视“谈心”、重视“过程”。
2.推广争星卡制,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为了切实有效地将少先队工作贯彻到底,促进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又能突显个性。我校全面推行“星卡制度”,体验星卡,感受成功的喜悦,收获的乐趣!
3.活动成体系,全员参与体验成功。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以学科组的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和教育周活动。
4.净化校园环境,打造美丽校园。净化校园环境,确保环境保持常态,进一步加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教育学生维护环境卫生从自身做起,保护卫生,首先不破坏、不随意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积极维护校园环境卫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绿美校园,营造育人环境
1.绿化。校门口至一楼大厅的人行道两旁、操场周围以及中央花坛;教学楼里各教室、各科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每楼层走廊,配以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使它们布局合理、富有层次感,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让学校处处充满着勃勃生机。
2.美化。在塑胶操场中设配草皮足球场、塑胶跑道和篮球场;学校操场围墙重新改造翻新为琉璃瓦压顶并美化;建造校门口露天家长休闲吧;一楼通往食堂改造;创建图书室;创建音乐室并美化。
3.文化。一是石文化:学校校门口内有两块绿地,每块绿地都放有文化石,从不同的角度透露出学校的办学风格;学校绿化地带形成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优美的学校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二是橱窗文化:学校有五版块橱窗,分别处于校门口两块,展示活动成果;一楼大厅两块,布置成“荣誉窗”;人行道左旁一块,文件公示等。三是班级文化:班级自行设计符合班级特色的展示栏和班级理念。四是办公室文化:各办公室提出符合实情办公理念,并将办公理念设置在办公室里。五是运动场文化:在运动场周围的围墻上,设计各种运动的简科,体现运动场的特点。六是走廊文化。“十三间”围墙上,粘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相关图片资料,更好地体现“崇德创新”的校训内涵,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一楼教室外走廊墙壁上,设立精美别致的图书柜,用于放置大量的儿童阅读书,与教学楼中心的休息场所构成一个开放型书吧,让学生能在闲暇时间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阅读,进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提升人的智力和品味的话;一楼教师办公室外走廊墙壁上,张贴一大幅中国地图,一幅廉洁宣传画;二楼教室外走廊墙壁上,以“廉”育为主的图片;凸显学校廉洁教育的特色;三、四楼教室外走廊墙壁上,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图片;一至四楼的洗手间张贴幽默轻松富有情趣文明漫画。
(三)丰富文化,建设人文校园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积极培育和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抓实课堂主渠道,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校师生明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创建校报、设计班训、班徽等。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等媒介,传递正能量,打造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的主流校园文化。
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我校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继承“崇德创新”的校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教学楼顶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夯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我们精心设计楼道提示语,教室提示语,在楼道内布置学生的绘画作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以无声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美德教育。
二、校园文化视域下创建“美丽校园”的理论思考
学校是育人的圣殿。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丘吉尔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结晶体”,也是学校文化力的“核原料”。然而,学校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与时俱进。这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需要一代人、几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这种学校精神和文化力一旦孕育成熟,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它将形成学校的性格,代表学校的气质,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同时。它将深深地烙印在从学校走出的每个学子的成长轨迹及其心中,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在他们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中得到辨认。教师、学子可以离开校园,但永远离不去的,是学校精神;永远忘不掉的,是学校文化;永远发挥作用的,是学校文化力!
从这个角度讲,作为美丽校园最重要的元素乃是学校文化。很多学校都热衷于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或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计。试图让学校文化与校园之美一望而知。殊不知,文化内涵主要是隐性存在着的,是一种历史与过程的积淀。每一个学校,即使是一所新学校,也都已经在论证、策划和酝酿的过程中,有文化相伴而生。校园之美,需要借助于一些显性的元素来呈现,但更需要一个学校的质朴大气,需要其精神底蕴勾勒出一所学校的美。
美丽校园的构建,与人一样,永远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学校文化,才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所以,美丽校园的构建,必须要回答两个终极性的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文化的最为根本的内涵。
研究成功学校的文化建设,不难发现成功的学校都有不一般的学校文化。有的学校见长于科研精神强、专业化程度高;有的学校见长于全体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有的学校是以人性化的管理而出众。而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积淀,则表现为一些老牌名校的文化生态。像苏州市第十中学校,一方面,该校依照修旧如旧的理念,将校园建设成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江南园林,同时,又利用校园的历史遗存,将清朝苏州织造署及西花园重新整理开放出来,此外,学校整体设计风格上的仿古化及民国风格,使学校成为一本厚重的文化殿堂。辅以增新不拆旧的校园建设理念,使学校成为一个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校园,学校也因此被称为“最中国学校”。其文化效力对师生的辐射,则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很多学校对学校文化的效力的认识既不清醒也不充分。这里最大的表现在于:一些新兴的学校,没有打造文化的意识;而更多的学校,在无法摆脱应试的阴影时,既不能对自身发展的历史进行细致的梳理,更没有打捞那些即将消逝的文化使命感。至于文化创新意识,则更加淡然。
文化意识、文化使命感和文化创新意识,才是美丽校园的最为精髓所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品牌,是一个民族的根。文化的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是“民族的心理水泥”,可以凝聚人们同心同德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懈奋斗。当然,归根结蒂,应该看到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又是这样的人,体现着学校精神,表现着校园之美。如果再一次借俗语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一所学校的文化也在养育熏陶着一方人。这就是人的本土性特征在学校文化中的体现。这一点,我们不妨借用“原乡人”这一称呼来指称。一所学校,势必会因为汇聚了众多的“原乡人”形成浓郁的本土(校)文化特色。因乡愁、乡情、本土历史传承形成的文化当是一所学校文化之源的重点所在。这是家国情怀的起点。而家国情怀,正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不同的只是其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表现形式又因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而产生。每一个学校都不是空中楼阁,每一个学校都有其文化之根,每一种学校文化都不是抽象的。
在一所学校中,无外乎师生两种群体。这两者存在着文化的引领与被引领关系,同时又存在互为文化背景的关系。有一位校长,曾抱怨学生中大多是外来民工子女,觉得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落后,特别是行为习惯、英语修养等让人难以接受,让她这个校长非常难当。殊不知,这样的学校,其文化资源比起其他学校来更为多姿多彩。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中的学生,将自己的文化特色汇聚到这样一个小学校园,形成了这所学校的校本文化背景或所谓的“智力背景”,正是一个学校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多元文化发展大有可为的地方,也是这个学校能够使自己的校园之美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在。
这种情形说明,当代很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鲜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这方面的思考与追求,更没有意识到文化熏染这样的隐性教育决定了受教育者的素质形成。急功近利的教育,已经使学校文化苍白、畸形、扭曲。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教育,忽略了“人”的存在与个性。因而,这样的学校,是否是以培养出真正的大写的人来作为教育的终极追求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论及校园之美,作为其中重要的文化建设元素,既然是像对人的论证一样,那么还必须考虑其走向问题:所从何来?所向何去?一個学校,只有在这方面着意考虑,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体现出价值追求,那么,才能真正体现出校园之美的真正内涵与品质。
要之,校园之美,美在内涵与底蕴,美在一个学校的文化与价值立场,即:第一,校园建设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第二,校园之美,应该传达一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诉求。校园之美,应该具有民族的形式、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气魄,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第三,校园之美,应该体现出积极的开放性,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促进健康、平等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但同时又要能够体现出抵制文化帝国主义的价值渗透和对亚文化或病态文化的拒绝。
我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加强美丽校园的创建中,会全面提升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师生美好的精神家园,使我校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卷1)[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59.
[2]陶行知全集(卷2)[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09.
[3]陶行知全集(卷4)[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91.
[4]于晓阳,徐淑红,周芳.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向[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