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

2018-10-21唐玲

速读·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唐玲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必修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数学常识,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与抽象能力。近几年来,核心素养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出,表明了人们对“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不仅应当抓住学生基本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随着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把更为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探讨的焦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自己喜欢的学科才能事半功倍。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谨、富有逻辑的学科,这就造成它很容易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许多小学生害怕数学课,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教学内容和难度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要让数学变得更生动形象,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备课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灌输中接受知识。总之,要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动脑的情况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在实际生活中加强数学的运用,使数学生活化,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要仅灌输理论;有学生熟悉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停留在教室里,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就引进课堂教学,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这条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测量教室的面积,让学生对面积有具体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千克与克的认识属于概念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学习千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1千克的环节。通过让学生一只手掂着1千克重的洗衣粉,另一只手掂一掂袋子里的东西,估一估哪袋东西也重1千克。人对物体质量的直观感知,除了掂一掂然后估一估之外,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根据具体实物的数量来进行简单推断。

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固定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来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而不是根据设计好的教案来机械操作。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句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没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更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的最佳时期。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從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独立的思考,从而得出新的数学结论,同时帮助其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是将学生生活数学化过程的活动。当学生把一个蛋糕切成5份分给别人,从而得到分数的概念,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分数问题时,这实际就是数学化过程。

数学教学本身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探索者”,由学生自己去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学生与课本、教师等资源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则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有效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体系。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试验、操作观察和合作交流等途径,推导出面积公式时,学生已经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犯很多错误,比如,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过程、错误的结论等。很多老师不是“遇错即纠”,就是“遇错即批”,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错误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题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经历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思考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真正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

总之,义务教育初级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身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养成数学思维,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