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精彩策略
2018-10-21周志华
周志华
课堂教学的成功,需要高质量的教学预设以及动态的课堂生成的共同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教材的使用并非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当届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制作教学预设但并不完全依靠预设,而是灵活性地展开教学,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生成。
一、选择预设,灵活生成
教师要在教学前通过观察与分析,对学生以及教材有一个相对整体性的把握,在这种全局性目光之下,合理且精准地解读教材以及教学目标。就教学预设来说,可以选择多维预设的方式展开课前准备,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设计多种方法,为教学活动的实际实施提供多种可能性。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自己去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加准确地引导学生明白小鹰天生会飞翔这一知识点,就先预设通过让学生观察小鹰的图片,比较小鹰和其他不会飞翔的小动物,比如小鸡的翅膀有哪些不同,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小鹰的翅膀可以帮助它来飞翔,这是它天生为飞翔而进化的身体构造,相比之下,翅膀功能退化的小鸡就不能在高空飞翔。
……
教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同学们,其实小鹰天生会飞翔,是与它的身体构造有关系的,关键就在它的躯体和翅膀。请大家注意看这张照片(教师用媒体设备放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小鹰正在飞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鹰,向他们介绍小鹰的身体是健壮的,而且它们有着宽大且有力的翅膀,同时指出小鹰的身体是小于翅膀的。
教师:小鹰会飞翔,那大家知不知道小鸡会不会飞翔呢?大家接着来看老师手中的另外这张图片,这张图片里面的是小鸡,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小鹰和小鸡有什么区别呢?(向学生们展示小鸡的照片,指导他们观察)
学生:它们的翅膀不同,小鹰的翅膀宽宽大大,但是小鸡的翅膀很小。
教师:你回答得太棒了!没错,小鹰的翅膀很宽大,那么你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学生:它能帮助小鹰在空中飞翔并且保持平衡。
教师:回答得完全正確!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飞机(出示飞机图)?(学生点头)它的机翼就像是小鹰的翅膀,飞机在飞翔的的时候需要用机翼的动力作用才能行进和保持平衡,小鹰也需要扇动翅膀才能向前或向高处飞。不过,由于小鸡的翅膀很小,比身子小,整体构造看起来十分笨重,它也就没有在高空飞翔的能力了。
其实,很多孩子通过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日常中的常识,是能够答出小鹰不会摔死的答案的,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明白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此时教师出示小鹰和小鸡的图片,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明白小鹰的翅膀帮助它飞翔。
二、整合预设,机智生成
采用多维度预设的方法展开教学可以让课程的学习更加完善。比如:如何将教学目标具体地呈现与实现?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呈现?可以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现思维由课程分析性向整合性的转化,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与预设会有一定的区别,此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对多种预设进行调整和整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搭石》一课的教学时,教学预设为: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用来做什么?
(3)在本文中,哪个画面让你觉得美?大家再自由地读一下课文,边读边从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经过整合的精彩课堂生成如下:
教师:在文中找一找,什么是“搭石”?
学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这就是搭石。”
教师:回答得很正确!那么搭石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学生:没有搭石,人们过河会非常麻烦和辛苦!
教师:很好!在文中,哪个画面让你觉得美呢?
学生:协调有序地在搭石上行走。
教师:怎么走才算是“协调有序”呢?
学生:就是文中所说的“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就像是轻快的音乐”。
教师:那我们一起协调有序地走一下。(教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就像是轻快的音乐。(说的速度越来越快)
教师:有没有人踩到脚,有没有人跌入水中?
学生:没有!
教师:那是有人在指挥么?(学生纷纷摇头)对,在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大家的动作如此默契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作——
学生:协调有序。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层层推进,不断对预设进行协调和整合,加深了学生对“协调有序”这一情景和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对预设及时进行了整合,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准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价值,并且准确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轻松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