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
2018-10-21沈涛
沈涛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含义,以及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讲练式接受学习模式的本质区别,充分展现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通过提出教师在课堂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了怎样将自主学习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充分证明了将自主学习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必要性。鼓励广大数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師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关系。在教学方式上,由老师讲学生听与练的机械传授转变为引发学生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学手段上,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堂优质的数学课,并不是要把所有的课标中要求的数学内容解释的清楚、阐述的明白就足够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研究数学,做数学,或者和同学一起进行合作探究来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觉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所具有的不同看法,在备课中设计各种问题串,让学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分析、归纳,并建立问题求解的数学模型等等。
案例1:在双曲线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教学导入部分,以复习椭圆相关知识为基础,将条件改变引出双曲线的概念,并由学生利用拉链在黑板上板演双曲线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参与到其中,之后运用Flash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对双曲线形成过程及双曲线图形的认识,设置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双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进而引出双曲线的定义。这一过程严格按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走,而不是生硬地将双曲线的概念强加给学生去记忆。
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系统地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关的问题链,要从整个系统上把好关。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根据授课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学生关心的情境,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并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第三,教师不应该总是扮演“讲演者”和“正确的指导者”,而应该不时地扮演一下下列某个角色:模特、参谋、询问者、仲裁者和鉴赏者。
案例2:在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复习课中
(一)创设情境
通过问题串来引导学生梳理前面学习过的概率模型,重点复习几个重要的分布列:两点分布,超几何分布和二项分布。
(二)通过例题来总结前面的内容
例题1:已知袋子里有完全相同的3只红球和4只黑球,现在从袋子里随机取球。
(1)若有放回地取3次,每次取一个球:①求第一次取到红球,第二次取到黑球的概率;②求取出2个红球1个黑球的概率。
(2)若无放回地取3次,每次取一个球:①求恰好取到2只红球的概率;②若取出每只红球得2分,取出每只黑球得1分,求得分
问题1:两个问中取球方式有什么不同?
问题2:不同的取球方式对随机变量分布列的计算有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分析例题,达到一个温故知新的目的。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优化。
其次,要加强自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这样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案例3:人教A版《数学4(必修)》“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3)”第(1)题的设问在《标准》34页的案例1里是这样表述的,“选用一个三角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给出整点时的水深的近似数值”,而教材中改为“选用一个函数来近似描述……”加大了问题的开放力度,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创设了条件,效果更好。因为一些学生还得到了其它的一些函数模型如折线段,引起了生生之间的争论,最终通过合作学习最终认识到“三角函数”是最符合现实情况。
最后,要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关注学生学习的经验与兴趣。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意两点:一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教抽象的数学,如,细胞分裂数据统计;二是依据学生实际拥有的“数学现实”,运用“再创造”模式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模糊到清晰,从表象联系到实质联系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据此设计相应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数学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课堂上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环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各种相关的探究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林婷.“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学研究,2007(2).
[3]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观[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