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传播

2018-10-21徐可

科技传播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传播网络舆情

徐可

摘 要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加快了传统行业的现代化转变,其中就包括新媒体行业的兴起。舆情传播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而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改变了舆情的传播方式,对现阶段舆情的监督与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传播为研究内容,在简述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特点的同时,对其传播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网络;舆情;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0-0045-02

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人们参与网络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表达个人意愿,当这种意愿与大多数网民的意愿高度一致后,进而形成社会舆论。如不加以有效控制,社会舆论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然而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适用此类舆情方面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从而加强对舆情的控制[ 1 ]。

1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特点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平台作为当前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舆情传播的实时性、广泛性、全民性和全域性。所谓实时性是指舆情传播的速度极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形成并传播;广泛性是指舆情传播范围广,打破了传统舆情传播在地域上的限制;全民性则意味着新媒体背景下舆情产生与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任何一个人都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而全域性则是指舆情的产生与传播并不存在行业差异,所有行业都能够成为舆情影响的对象[2]。

2 新媒体背景下舆情传播模式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传播模式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网络化特征,其中主要包括线性传播、裂变式传播、裂变式传播和融合式传播4种模式,并且这4种传播模式是伴随着舆情产生的整个过程。

1)舆情的线性传播。舆情线性传播是舆情产生初期的主要传播模式,由发起人到接收人简单过程的重复,在此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在信息传播速度方面较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舆情线性传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也就极为有限,并且在线性传播过程中,多级信息传播后内容的变化得不到其他渠道信息的对比验证,进而在信息内容发生质变的情况下,接受者也只能按照错误的信息内容进行理解与传播,这不仅会导致原舆情的消失,还会形成新的舆情。因此舆情的线性传播方式仅适用于层级较少的情况下,从而确保舆情传播的真实性。

2)舆情的裂变式传播。经过早期的线性传播之后,舆情传播则进入了裂变传播阶段,这是由于新媒体技术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并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多渠道传播。例如对于某一事件,原本仅仅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但是当某网络大V对该事件进行了点评之后,继而引起了其粉丝的热烈讨论和转发,自此该事件就成为了网络舆情,其传播方式以裂变的模式快速进行,在这种模式下,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并能够完成舆情在最大范围上的传播,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对推动社会舆论发展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裂变式传播的重点在于对舆情的传播方面,而并没有形成最为广泛的舆情讨论,因此信息反馈在这里也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

3)舆情的交互式传播。与其它几种类型的舆情传播模式不同,交互式传播的重点在于信息传播者同时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同传播主体之间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交流,并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舆情的自我引导。网络互动平台是舆情交互式传播的主要“阵地”,通过交互式的舆情传播,能够激发人们参与舆情讨论的热情,继而形成最广泛的社会群体行为。在交互式传播模式的推动下,网络舆情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它也成为了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式传播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和舆情传播主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受转播主体个人文化水平、道德素养、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网络舆情的理解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交互式传播过程中,原始舆情会产生多个不同的版本,这也是舆情传播过程引起广泛争论的主要环节。

4)舆情的融合式传播。在舆情传播的诸多方式中,融合式传播模式实现了对以上3种舆情传播模式的综合性应用,从而完成了对舆情传播效果的优化。在融合式传播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所得到的消息都是相同的,因此也就有效避免了舆情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并且融合式的舆论传播过程也不再是依托层级进行传播的简单模式,而是逐渐趋于扁平化的同一层级信息交互的实现过程。融合式传播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对于舆情的传播热情,使原本进入到衰退期的舆论传播周期明显延长,对于提高舆情的社会影响力有明显作用[3]。

3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监管

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监管是一项新的内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导致了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为实现有效的舆情监管,避免網络舆情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针对性的舆情疏导。由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传播模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网络舆情传播监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首先,对于舆情的线性传播模式,由于舆情传播渠道过于单一,因此只需要对传播渠道进行监管即可;其次,在裂变式传播模式下,信息的传播已经呈现出多渠道的特点,此时则需要对主要信息传播节点进行有效监管,特别是一些网络影响力较强的信息发布平台和网络大V,从而有效避免了舆情传播的失控;再次,交互式传播模式主要存在于各大类型的网络论坛之中,因此对于该传播模式下舆情监控的重点应放在网民数量较多的网络论坛上,通过对热点信息事件的检索,进而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最后,在融合式传播模式下,网络舆情的监管则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除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监管以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参与到网络舆情的讨论之中,从而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加以引导,避免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新媒体舆情监管软件的应用。目前舆情传播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和互联网来实现,其中智能手机用户是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参与者。针对这一问题,为实现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督,对于手机中的新媒体平台软件,应当加入舆情监督功能,对于智能手机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行为,都被纳入到舆情监管之中。例如,智能手机用户在对某一新闻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时,其评论内容多包含一些与热点事件相关的关键词,舆情监管软件通过锁定关键词的方式,对用户所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为下一步舆情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的支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舆情监管软件的使用,其目的在于对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与引导,并不会对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网络舆情监控软件泄露个人信息的说法是错误的。并且加强舆情监管对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掌握网络舆情的变化,则能够明确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大多数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进而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以上各种问题,最终避免了矛盾被激化。

3)加强对舆情传播关键节点的监管。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并且网络社交软件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如此则导致网络舆论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的难度明显增加。尤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融合式传播过程中,多方交互式的舆情传播几乎无法实现用户层面上的监管,为此则需要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舆情监管措施,而这就需要对互联网中舆情传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管。在对网络舆情传播关键节点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侵犯到网民言论自由权利。所谓关键节点,主要是指拥有网络用户较多的一些著名论坛,或者是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名人。对于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信息,多在网络论坛中进行讨论,在某些情况下,论坛中人们的观点和意见也就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中的舆情变化,通过对网络论坛中网民讨论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实现对新媒体背景下舆情传播关键节点的监管。然而对于网络名人来说,由于其具有大量的粉丝,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粉丝的观点与网络名人之间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对网络名人状态的关注,也是加强舆情传播关键節点的重要监管内容之一。

4 结论

虽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于交流的虚拟世界,但从实际影响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传播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这一情况,则需要对新媒体背景下舆情传播的具体方式加以研究,在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实现对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的有效监管,并能够为进一步对舆情进行科学引导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微,李瑞,孟佳林.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要素及运行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38-44.

[2]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30-34.

[3]黄微,李瑞,孟佳林.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要素及运行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38-44.

猜你喜欢

传播网络舆情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舆情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