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方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8-10-20陈传意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体性思考高中数学

陈传意

摘要: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广泛运用,更好的诠释了生本教学理念。实际运用中,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当然,还要表扬、鼓励学生,不再死记硬背数学知识,而是内化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48-01

所谓主体性教学方式是指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方式的运用,旨在打造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不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还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生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主体性,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牵动学生的内心,使得他们能将注意力放在数学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其要将传统机械式的讲解转变为启发、引导,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慢慢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之后,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渴望的。当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教师不要着急告诉学生如何应对这一困难,而是要启发、引导他们,让他们自主找到解决困难的突破口。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然而,问题的设计应该合理,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复杂的问题,都不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难易程度合适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新知。与初中数学相比较,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每节课几乎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面对教学难点,教师应将其拆成若于个小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其中,空间中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是难点。教学中,教师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如下的问题:观察正方体,你能发现正方体EFGH-E'F'G'H'中,线段E'F所在的直线分别与正方体EFGH-E'F'G'H'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分析正方体线段所在的线与正方体各个面的位置关系,你们能否准确推断,并总结出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呢?以上几个小问题都是围绕着“直线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这一大问题而展开论述的,小问题的提出,逐层推进,使得学生快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问题的提出,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接受水平、基础知识、智力水平等因素存在着差异性,面对同一数学知识点,又或者同一数学问题,他们的反应并不相同,有的学生觉得太难,有的学生觉得适中,有的学生觉得简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间的差异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仅仅是记住了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它们。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从联系、发展的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讲授新知识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使得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不至于“掉队”。只有全面照顾到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下去,并且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发挥了主体性教学方式的作用,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开展合作探究,增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不断完善认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同理,学习也是这样的,学习数学时,只有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共同探索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他们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能力,重新认识数学学科,转变对数学学科的看法。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将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都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探究性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学生主动、乐于参与进来,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这对于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大有裨益。

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协作,每位学生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发散性思维,找出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并完成老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这整个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强化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4.结语

高中数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方式时,要认真分析“主体性”这一词,“主体性”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旨在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氛围是宽松的、活跃的。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开动大脑,并自主动手操作,这一系列自主学习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覃英.主体性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36).

[2]马艳红.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策略浅议[J].科技资讯.2014(12).

[3]毛莉珍.中职数学教学的主体性理论实践探微[J].海峡科学.2017(10).

猜你喜欢

主体性思考高中数学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