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应对策略
2018-10-20王龙凤
王龙凤
摘要:中职学生处于人成长发展的青春期阶段,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其实际的半成熟半幼稚状态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当面对学业的挫败、专业的选择、就业竞争等时,时常会有“反学校文化”外显行为、强烈的自卑失落心理及恐慌于未来的专业发展和求职择业等,会逐步演化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演化为较为严重的偏激行为或暴力行为。本文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外显行为入手,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本土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期能够消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典型表现;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37-01
1.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区内唯一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中考第三批次生源,选择职校大多是无奈之举,不喜欢、不认同、无归属感。他们认为前途渺茫,缺乏信仰和追求,加之社会对职校学生的偏见以及未来就业的压力,他们很难摆脱一些消极心态的影响,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就我校目前来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比较典型的表现如下:
1.1 无心学业,消极对抗
学业不良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最为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中职的学生历来是学业水平上的弱势群体。进入职校之前,他们不但学习习惯差,逻辑推理能力、接受新知能力等也存在问题。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内容与环境的变化加剧了学习问题的严重性。学业上的挫折.极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冲突,首当其冲的就是自信心的受挫,低自信导致他们消极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1.2 不善沟通,对立紧张
人际交往不畅也是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之一。我校中职生之间的矛盾往往出现于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的相处,有一部分人会被老师否定、被同学嘲讽,于是他们开始从集体退缩到“小我”的圈子中,转而形成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的态度,成为消极的“反学校文化”者。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教师也时常会给部分过格的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致使部分学生对老师易产生敌对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从而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
1.3 焦虑无助,行事极端
当然,中职校园里还存在着少数的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他们或生活遭遇突然重大变故,或个人感情受挫,或人际关系严重失调,致使他们的心理或外显行为较为异常。此外,还有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如有自杀倾向或严重校园欺凌现象)而受到影响的学生。这样的他们,最常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中以过分的焦虑为主,抑郁和冲动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而长期的焦虑情绪使得他们往往烦躁不安、易冲动、易极端行事等等,又加重了他们学业和人际交往上的挫败感,使之陷入恶性的循环之中。
2.应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之策略
然而,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危机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压制”与“消除”,而是要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疏导并建立有效干预机制,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改进力量。针对上述中职学生典型心理危机的外显行为,我们课题组潜心研究与探索,构建了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 形成規模,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干预意识
我校在校学生近2000人,住校学生几近1/3,办学的模式有3+2,3+3,综合高中、五年一贯制大专及三年中专五种类型,开设的专业多达8个。所以,学生的管理工作较为繁杂,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性也较大。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班级、系部、学校24小时三级预警系统以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以便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一级预警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班级学生于部的骨干作用,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报告。二级预警以系部为单位,即使是晚间时段,也会有学生会干部、宿管老师、中层值班领导建构三级预警系统,密切关注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第三级预警是学校,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负责,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并建立心理档案,将实行动态管理,配合各系部或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预防和转化工作。
2.2 更新观念,因材施教,团体辅导多管齐下
“管理难”是目前困扰各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管理中呈现各种矛盾与冲突,也是职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动因之一。作为职校教师,我们需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同时,学校还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调整,而非一味的遵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定。学校除开设常规的心理健康课之外,还时常与南京仙林大学城里的高校心理健康社团合作,精心设置了多种团体心理辅导课,在不同专业的同学中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如技能节活动,“五四”才技表演,趣味运动会、志愿者服务、专业进社区等。学生个性化舞台的搭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会让所谓的“问题学生”找到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3 注重过程,多元评价,科学考量评价标准
中职学生大多从小学到初中心理上就背上了“不如人”的思想包袱,他们往往会以一种比较偏激或者片面的、消极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解读世界。这样就导致他们很难从学习或者生活上得到正确的信息,也较难获得积极地情绪体验。所以,对于他们的评价不能单纯以学业水平测试为主要手段,而应关注过程、采取多元评价。无论是文化课知识评价、还是技能训练评价,抑或是做心理健康测量、团体辅导活动、参加比赛时的成绩评价等等都主要从学生与人相处、沟通、交流、合作等方面综合考量,应多把评价尺子,不唯成绩、不唯各种考级证书,而是实行动态评价、多方面体现学生的成功,提高不同能力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
3.结语
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各界共同参与,其目的不是解决一个个心理问题、心理危机,而是指导中职学生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适应,悦纳自我、陶冶人格,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最终全面促进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住锦.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学教学探索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1,(19).
[2]许敏.《精神卫生法》施行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西江月,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