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手拉手”互联互帮互学实践研究
2018-10-20李岩
李岩
中图分类号:G4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19-02
1.简介部分
1.1 标题少先队“手拉手”互联互帮互学实践研究
1.2 摘要
“手拉手”活动:由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推出的“品牌”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形成城乡少先队互联互帮互学机制,重点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同时,加强大、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更好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2.主体部分
2.1 明确思路,贯彻《少先队改革》
以“手拉手”活动为载体,贯彻《少先队改革方案》文件精神,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系列化的少先队活动。研究如何向广大少先队员讲党、讲国家,灌输培养广大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朴素感情。培养少年儿童交流沟通的能力,互帮互助的品质,开阔眼界、了解社会,提高少年儿童整体素质。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运用实践性原则来调控课题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探索与掌握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指导实践。
2.2 分析现状,把握时代脉搏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进步的重要的作用,深入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发扬互相关心、助人为乐的精神。”
2017年根据《少先队改革方案》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城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形成城乡少先队互联互帮互学机制,重点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帮助更多少年儿童心手相连,让孩子们得到学习上的交流,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的豐富,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健康、快乐的成长。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打下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推选“阳光少年”、“最美少年”等活动,使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目前,部分“手拉手”活动重于活动的形式,重于单纯的救助,忽视了本质的问题,如何真正的达到互联、互助、互学,需要我们大、中队辅导员一起讨论、交流、创新。“手拉手”要创新、要坚持,要真正以广大少先队员、大中队辅导员为载体,不能把“手拉手”局限于救助,要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认识这一活动,立足互动互学,逐步将“手拉手”活动由少先队教育行为向完整意义上的经常性的队员自觉行为转化,使队员们真正地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实践活动,把“手拉手”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在实践活动中切实发挥打基础、管长远的积极作用。
2.3 开展研究,创新活动载体
(1)开展区域间少先队员间“手拉手”联谊活动。与兄弟学校开展系列活动,同升一面旗、同上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同爱一个家。
在“手拉手”活动中,我们将“手拉手”兄弟学校在鞍山市岫岩县石灰窑镇郭明义希望小学、洋河镇何家堡小学、哈达碑镇谢家堡小学、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继续扩展,同时增加进社区、进敬老院、环卫处等实践基地。丰富的“手拉手”活动使广大少先队员的学习向课堂外、学校外延伸,使许多原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或要解决的问题转向让队员们在自己主动的探索中去理解,去掌握,切实减轻了广大少先队员的课业负担。
(2)开展城际、城乡间大、中队辅导员“手拉手”交流活动。与各学校大、中队辅导员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创新、谋划少先队活动,真正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
大、中队辅导员深刻认识到在“手拉手”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辅导员要认真落实少先队根本任务,有创新的思想,紧扣时代主题,研究当代当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为广大队员的健康成长服务,对广大队员进行“感恩”教育,为他们一生的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培养广大少先队员的乐于助人精神,也是搭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少先队员集体主义精神的桥梁。
(3)在课题的研究中,以行动研究为主要载体,配合使用文献检索法、行动研究法、活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特别是活动研究法,以广大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拉手”活动的互学互帮互联,对照研究前、中、后广大队员的道德素养的变化。
“手拉手”活动案例
2017年5月23日,胜利小学少先队爱心志愿团一行100余人,走进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活动中,特殊教育学校的伙伴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食品,组织进行“雅行校园,跳蚤市场”活动,我们的爱心志愿者们参与其中,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分享校园生活的快乐!
2017年9月6日,胜利小学爱心志愿者一行30余人,走进岫岩县洋河镇何家堡小学,活动中,爱心志愿者团队一起与兄弟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同升一面国旗、同敬队礼,队员们进行队知识的学习。爱心志愿者们走进班级,与小伙伴们同上一节课,一起进行“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明信片制作,向十九大献礼,课间还与伙伴们同做游戏,一起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2018年6月7日,胜利小学爱心志愿者团队走进岫岩县哈达碑镇谢家堡小学。活动中,爱心志愿者团队为兄弟学校带去图书、体育器材等物品。辅导员走进各中队,与中队辅导员、广大队员们交流,了解少先队活动情况,一起学习《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北京少年儿童来信的回信及勉励精神的通知》文件精神。希望大家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2.4 树立品牌,打造特色文化
“手拉手”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立足于开创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的新局面,通过与广大少先队员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活动促使“手拉手”品牌活动常态化。
(1)“手拉手”活动使队员们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真正地参与、实践,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得到丰富的收获。使我们在把“爱”播洒到千家万户的同时,又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锻炼、得到教育。
(2)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心,帮助少先队员至少结交一个“手拉手”小伙伴,引导少先队员坚持开展“手拉手”活动,重在“手拉手”活动中培育感恩,培养少先队员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组织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实践体验活动,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中,让队员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体验感受,养成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5 反思总结,展望新时代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关注。因此,要突出少先队工作的成效,就要密切关注少年儿童的实际需要。“手拉手,活动,多为校际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需要走出校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方面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对参与的师生进行教育,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手拉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形成机制,将活动范围及效果扩大、推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少先队根本任务为依据,不断探索“手拉手”活动的新途径,将“手拉手”活动辐射更广泛,把“手拉手”变成传递友谊、传递信息、童心向党的纽带。
3.主要成果
“手拉手”互联助互帮互学实践活动是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以城乡融合和学校主导的,由城市和农村、健康的和有残疾的以及各个民族的少年儿童互相结对,互助互学,共受教益的一项教育活动。同时也是少先队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探和最受欢迎的主导性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少先队组织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施渭妃.自主性德育教育法在少先队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下旬,2012,9(12):50-51.
[2]赖楚为.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2014(12):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