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让小学数学课堂别样精彩

2018-10-20陆娟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活动小学数学学生

陆娟

[摘要]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多样的活动,运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知识的本质,实现智慧而高效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活动;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活动在学生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漠視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直接将知识向学生“全盘托出”,学生只能被动应付,毫无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可言,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状况,注重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设计游戏性、体验性、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新知,灵动学生的思维,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活力。

一、游戏活动,诱发兴趣

马丁·加德纳曾经做出评价: “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游戏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游戏既有娱乐功能,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也具有学习功能,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巧妙地将游戏和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

如在教学可能性的知识时,教师对学生们说: “今天这节课,请同桌两人先玩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看看自己获胜的希望有多大。”这个游戏学生们很熟悉,游戏规则也不需要老师过多强调,立即投入到了游戏中。在游戏中,学生们发现如果自己出石头,同桌可以出石头、剪刀、布子中的任意一种;如果自己出剪刀时,同桌也可以出石头、剪刀、布子中的任意一种;如果自己出布子时,同桌还可以出石头、剪刀、布子中的任意一种。不管是上面哪一种情况,自己获胜的机会都是1/3,输的可能也是1/3,两人平的可能还是1/3。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可能性”产生了初步的认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上述案例,教师没有将知识对学生“倾囊相授”,而是将所学新知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自然地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期待,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

二、体验活动,促进认知

体验学习是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在参与中进行思考和创造,减少数学学习的枯燥感,使学生融入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因此,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不妨从体验性的活动人手,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生成思维灵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感受数学的魅力,构建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如在教学认识秒时,新课伊始,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出示了生活中很多用到秒的地方:敲响新年钟声时的倒计时、红绿灯等,让学生感受到“秒”这个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然后教师出示教具——钟面,让一些学生到前面指出秒针。教师趁势告诉学生:在钟面上,秒针是最长的,它走1小格,“滴答”一声,1秒就过去了。1秒的时间很短暂,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让学生运用1秒完成的动作记住1秒。有的学生说眨一次眼睛,有的学生说点一次头,还有的学生说站起来跳一下……学生们边说边做动作,非常形象,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1秒时间的短暂。随后,教师引入5秒,让学生说一说5秒可以完成的动作,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体验10秒、30秒、60秒,这样的体验活动有助于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个体体验,上述案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一味听的状态,促进学生进行体验,领略学习的快乐,这远比教师单一地说教、告知效果要好得多。

三、操作活动,强化理解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在操作中,可以唤起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拉近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增进理解。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的“扶手”,丰富表象,帮助学生自然地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变以往的“学会”为“会学”。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让学生观察三角板、黑板、学桌的角,让学生认识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所组成的,使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和角的两边有关系,认为角的两边越长,则角越大,反之,则角越小。此时,如果教师直接将结论告知学生,虽然学生能记住结论,但肯定不能真正理解。于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地建立角的表象,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做一个“变角”的活动:首先,拉动活动角,先幅度小一些,然后幅度逐渐变大。在拉动的时候进行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在拉动的过程中发现角的两边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角的大小却改变了,变得越来越大。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让学生将活动角进行合拢,在合拢的过程中思考:什么变了,什么又没有变?学生在再一次的操作中,发现角的两边依然没有变化,但角的大小又发生了改变,变得越来越小。此时,学生自然会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就越大,张开越小,角就越小。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头脑中留下准确而完整的表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触及知识的本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总之,新时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独霸课堂,应给学生设计具有探究味的活动,并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积累宝贵的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活动小学数学学生
“活动随手拍”
赶不走的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写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