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练习形式,为高效课堂助力
2018-10-20张洁
张洁
[摘要]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可见,练习的作用不容小觑。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练习设计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应注重设计趣味性、分层性、生活性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长远發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练习;学生
赞可夫说:“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有效的练习设计,教师应以教材为本,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思,“练”出趣味、“练”出实效、“练”出精彩。很多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要么过于随意,要么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学生毫无主动性、积极性可言,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时间久了,必将泯灭学生的练习热情,阻碍学生的进步和提升。因此,教师应注意扭转这一局面,应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并且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深化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灵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引发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科罗廖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且深奥难懂,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的练习枯燥、单一,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给练习批上趣味的“外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望投入到练习中。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教师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辨别它们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是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4厘米、4厘米、10厘米,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出它们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但练习并没有到此结束,教师顺势提出:如果允许换掉一根小棒,使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换成哪根呢?学生们一听,趣味盎然,边思考边操作,说出了自己的发现。生1:把10厘米的小棒换成7厘米的小棒,就可以围成等腰三角形。生2:把10厘米的小棒也换成4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等边三角形。生3:将一根4厘米的小棒换成8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不但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灵活了数学思维。
上述案例,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没有进行机械的练习,而是巧妙地设计了富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增进了学生完成练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
二、设计层次性练习,因材施教
学生是有个性的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阅历都不同,所以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性,搞“一刀切”练习,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等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严重挫伤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自信心,制约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设计分层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获取数学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后,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层次性的练习:第一层次(基础题),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①8.73×3,1 -8.73×2.1;②2.5×12.6×4;⑧(1.25 - 0,125)×0.8。这类题目与课堂中的例题相似,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直接完成,旨在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运算定律。第二层次(提高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①0.59×299;②7.5×101;③2.5×32×12.5。这是对基础题的深化,旨在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第三层次(拓展题),下列各题,你能简便计算吗?请试一试:①( 5.25+1.75+0.25)×4;②2.5×(4+8)×1.25;③25×5.7 - 7.5×57。这类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灵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真正改变以往练习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三、设计生活性练习,提升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融合与联系,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过于随意,割裂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造成学生理解上的脱节,致使“学”与“用”无法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应精心研读教材,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为学生设计生活性的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社会生活,真正让学生从“课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没有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而是为学生设计了“书店买书”的练习:小华和他的爸爸来到书店,看到《动物王国》每本12.5元,《植物世界》每本11.8元,《地球故事》每本9.3元,《伊索寓言》每本15.6元,小华准备买其中不同的两本,爸爸付出50元,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找回多少元?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购物的相关经验,这道练习也容易激发学生解答的自信心。这道题目要顺利解决,必定要先理解题目中“最多”“最少”的意思,要找回的钱最多,肯定要选便宜的2本书买,即《植物世界》和《植物世界》,要找回的钱最少,肯定要选贵的2本书买,即《动物王国》和《伊索寓言》。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确立解题思路,提升应用能力。
上述案例,教师巧设生活性的练习,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总之,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技能、拓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优质、高效的练习,使学生真正乐此不疲,不再谈“题”色变,灵动思维,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使练习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季仲彬.对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35)
[2]马成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3]王丽君.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