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述评
2018-10-20喻琴
喻琴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意识形态与国家治理方式的不同,对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几乎没有,只能找到一些关于中国治理或是关于政党的研究,且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少。
1、关于政党的研究
外国学者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的政党制度。有学者认为台湾地区的政党制度是一党霸权的遗产,作者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台湾地区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兴起及国民党选举优势丧失的原因。如(拉里.戴蒙德和理查德.冈瑟的《Political parties and Democracy》(《政党与民主》),2012)。
2、关于中国治理的研究
在中国治理的研究层面,外国学者主要集中在中国与苏联政党治理模式的差异分析。有学者论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纳苏联模式,经历了激烈的动荡,中共为了管理复杂的党/国,发明了缓和这类问题的各种操作技巧和原则,还论述了政权的实际结构背后的最高权力精英之间权力的实际分配方式是主要由领导小组领导系统。如(李侃如的《Governing China: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2010)。还有学者认为国家—政党体系在苏联崩溃了,但在中国却取得了成功,且最后中国的政党—国家体系得到了强化而非弱化。还有学者提出,中国政治体系的回应性遭到严峻考验,即如何应对自下而上的公民组织,尤其是那些劳工组织。如(托马斯.海贝勒和安晓波的《Governance and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中共的治理与适应:比较的视野》),2015)。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探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和给世界的启示等这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研究。
新型政党制度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论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探索过程,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学者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来源作了详细阐述。中国新型政党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中央集权思想、兵家思想、民本思想、郡县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从而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性(谢佑卿,2000)。也有学者主要集中在其确立的研究。70 年前的 1948 年,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这一口号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光辉起点与伟大开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张永谊,2018;郭道久,2018;任世红,2018)。但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建国后,我国虽然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事实,但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才得到实际上的确认(蒋锐,2017)。还有学者主要集中在其脉络发展的研究。自1949年确立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经历了“八字方针”的初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新时代的不断成熟期。(陈锦荣,2018;汪勇,2018)。另有学者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阶段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探索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的创新发展阶段。(刘维芳,208)。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站起来时期的新型政党制度;富起来时期的新型政党制度;强起来时期的新型政党制度(潘信林、陈思琪,2018)。
二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与优势研究
第一是关于必然性的研究。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选择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选择的结果。有学者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概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即理论的选择,继承马列主义的政党理论与统一战线学说;历史的选择,依据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現实的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周秋光,2001)。有学者着重从历史的维度阐述经过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备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和条件,才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邓剑秋、高秉雄,2005)。也有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论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性,即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谐文化和社会各阶级发展状况(吴丽萍,2011)。
第二是关于优势的研究。部分学者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优势出发,论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保障和最大优势(江泽林,2018)。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贾亮,2018)。也有学者从多个方面论述其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及中国政党始终以批判和斗争精神来看待自身(代金平,201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董希品,2003)。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三个新”的阐述,有学者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在于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更高的决策和执行效率;更完善的廉洁保障(沈鹤,2018)。
三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研究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研究是学术界研究较多的问题,大多数学者都对其特点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有学者论述了其根本特点。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张荣臣,2018)。另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郭道久,2018)。也有学者从其根源上总结特点。协商民主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牟光平,200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厚植于中国土壤、充满着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自信(孙守刚,2018)。还有学者从文化角度阐述其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是与中华文化精神相契合的,而体现这种文化精神的政治制度才会更加契合中国人的心理,更易获得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何星亮,2018)。另有学者指出,从政党制度的结构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鲜明的制度特征就是“领导”与“合作”, 这是理解和坚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之维”(柴宝勇,2018)。有不少学者都分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质特征,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人民政协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是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孙肖远,2018)。另有学者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冯俊,2018)。有学者从其功能维度阐述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新的政党制度类型、新的执政和参政方式、新的政党关系、新的民主实现形式和新的现代治理方式(杜俊奇、张献生,2018)。有不少学者研究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的体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利益代表维度即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新在功能维度即能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新在效果维度即能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左定超,2018;杨凯,2018;贾国哲,2018)。
四是怎样坚持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新要求。有学者从态度要求出发,认为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有高度自信(朱永华,2018)。也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要求。如: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突出其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周汉民,2018)。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着力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人民日报评论员,2018)。坚持和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搭建政党制度交流互鉴的平台,要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故事,要发挥民主党派侨海优势(赵蔷,2018)。坚持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二要强化责任担当,三要弘扬优良传统(武维华,2018)。
坚持和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确立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构筑多党合作长期稳定全面发展的基本格局,开创中国政治协商的新境界(张献生,2018)。
五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研究
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部分学者从中国及世界两个维度论述其意义。总书记首次提出的“新型政黨制度”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指明了方向,为世界政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左定超,2018)。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为如何践行“政党的责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为人类探索更好政治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钟声,2018)。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为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胡国喜,2018)。新型政党制度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王小鸿,2018)。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论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二是发展了世界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学说;三是为新时代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新型政党制度发展指明了方向(郝明金,2018)。也有部分学者仅从国内维度阐述。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团结各个方面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利于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胡刚,2018)。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深刻阐明了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政治优势和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黄加忠,2018)。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学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从某些领域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总体而言,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其一,学界在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过程的梳理中,仅仅从历史的维度展开论述,并未充分揭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演进的理论逻辑,即未能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意蕴。其二,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征研究、建构研究、意义探究方面,并未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梳理,缺乏内在的逻辑体系,因此,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缺乏逻辑性与科学性。本文将要在系统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从不同的理论维度全面展开剖析,以期为新时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