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分析与革新策略

2018-10-20汪洵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

汪洵

【摘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最具基础性和技术性的重要课程。视唱练耳课程的课堂习得效果如何直接关涉到学生基本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形成和确立。因此,改进和革新现有的视唱练耳课程建设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现代音乐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在对当下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评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条革新策略。

【关键词】:视唱练耳 课程分析 革新策略

世界音乐发展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音乐文化越来越具有民族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统音乐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并革新视唱练耳课程意义甚大。然而,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还存有严重的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理论概括以及提出策略,无论是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水平,还是对于国家音乐事业的长远发展都不无裨益。

一、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现状的客观分析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教学中的一门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基础性课程,其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认知力、感知力、思维力和体验力都至为重要。

(一)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情况分析

视唱练耳课程普遍注重视觉曲谱与听觉音响两种方式之间转换整合的技术训练,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情绪感受、情感体验、兴趣激发和想象联想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引导。教师试图通过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来代替学生的感受、体验。教师弹唱音乐作品以示范,学生以模仿的方式学习,这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基本途径;教师提出书面问题并事先拟好计分的标准答案,这被认为是音乐学习成绩评价的唯一可以量化的科学考核评价方式;音乐听觉音响结构的理性化程度成为听觉感知能力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此取代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学生虽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视唱练耳学习的重要性,并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指导,但是往往因为学习内容复杂且与其他学科之间得不到有效整合,再加之教学方法单一,通过重复机械地刺激-反馈-强化刺激达到目的,致使学习既枯燥又乏味,更遑论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获得学习兴趣和审美体验。

概言之,视唱练耳课程的知识价值、应用价值虽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而最核心的价值——审美价值却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审美内涵缺乏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站在理论的高度从美学、心理学等方面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和探索有关;另一方面,审美本身的抽象性也给审美价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与生动具体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反差。

(二)视唱练耳教师的现状分析

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教师上,没有教师,事物也就没有意义;没有一支数量和质量兼备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对数以亿计的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的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唱准音高就可以了。其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在视唱的时候不能打拍子,不能注意发声时气息的变化、音高的变化,只是很机械的把音高唱到指定的高度,不能正确划分出乐句,对谱面上的表情记号直接忽略,更不用说情感上的变化了。正如柯达伊所指出的:“每节课应该建立在这样的方法上,那就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使儿童增长了力量,而不仅仅是不厌倦的感觉,而是盼望着下一次的上课,今天这样的教师像蓝宝石一样稀少,而且如果对他们没有足够的视唱练耳课程和长时间的多方面培养,音乐教育付诸实施只能是纸上谈兵。”柯达伊倡导视唱练耳比赛,并常常写出供比赛用的新作品。在他任视唱练耳比赛的评判团主席时,常常将供比赛用的新作品中最困难的部分留在最后,由评判团成员当众视唱。这种示范做法表明,教育者应该受更严格、更高标准的教育。因此,在高师视唱练耳训练教学中,应该加强建设音乐学科,并加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以使得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工作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在课程改革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

(三)视唱练耳学生的现状分析

当下,很多学生对视唱练耳的认知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很多学生都简单的认为视唱练耳并不像声乐一样需要注意演唱时气息要均匀,不能只用嗓子唱出声音,情感上也需要一定的变化;而认为视唱练耳只是简单的唱唱音符,不脱离音高的轨道;只是简单的听几个音,打一打节奏就可以了;课后不能自觉主动的去练习。就是因为很多学生有这种不正确的态度,很多学校都不能提高视唱练耳教学的成绩,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听觉上,对于听单音、音程、和弦很盲目,音程和和弦,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先听根音再听三音、五音、七音,而且还出现哼鸣的习惯,影响了周围其他的同学。这种一个音一个音的听法,不仅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听完,还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听辨听记节奏和旋律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养成了用脚打拍子的习惯,不但干扰了周围其他学生的听觉,实质上也干扰了内心的听觉。学生总是在机械的模仿中进行练习,这些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学生的这些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对艺术上的模仿,但是应该在正确的时候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必须将正确的学习视唱练耳的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要领,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困境的革新策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视唱练耳就是其他音乐科目的建设地基。在我国视唱练耳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

(一)加强视唱练耳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的联系

在音乐教育领域,不应狭隘地将视唱练耳教学视为专业音乐教育的课程,应该充分重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缺乏大众音乐教会的基础,专业音乐教育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往甚至现在的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基本技能课程内容的研究、设计过程中,决策者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常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或是冲突的。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是研究者、决策者、实施者三方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造成了对教育改革的态度不同以及关注点的不同(包括对教育改革方针的认识差异、对传统教学与未来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的理解不同等);其次是课程研究者与课程实施者在音乐文化修养层次上的差距;再有,就是课程开发成果缺乏通畅的传播途径。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将成为音乐基础课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创造让普通教师以及学生更多地参与音乐基础课程编制的机会

音乐基础课程设计是关于应该教什么和学什么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它离不开课程实施中施教和受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在课程编制的各个环节都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如果视唱练耳课程的编制只是研究者和决策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在课程实施时才获得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对于音乐基础课程的目标达成是极为不利的。在西方,现代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的编制已成为趋势。

(三)关注学科之间日益明显的融合态势

现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教育教学显示出学科之间日益明显的融合態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既是符合多学科渗透的需要,也符合现代社会学习者的主观需要。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编制,既可弥补音乐学科与学科之间、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独立分割的状况,又能超越视唱练耳学科的局限性,增添了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有利于音乐学科新知识的引进和运用。

(四)视唱练耳课程应协调专业音乐教育、非专业音乐教育、非正式音乐教育的内容

专业音乐教育指专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非专业音乐教育指在专业音乐院校以外进行的视唱练耳课程(普通学校音乐基础课教学);非正式音乐教育指特定类型的成人及儿童,有选择的、无系统的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它是无组织的,但在其人生中,音乐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类音乐教育内容繁复多样,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把这三种类型的音乐基础课教育教学更好地协调起来,运用终身教育的原则,明确音乐教育的各个层次、各种类型视唱练耳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在音乐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类型之间建立联系、消除障碍。

(五)密切各阶段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衔接

现代视唱练耳课程通过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才能教育”的学科性质,使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指导思想或原则,而是越来越具体化为一种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它应该与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老年教育等协调起来,使音乐基础课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点,使音乐教育形成纵横交错的有序格局。

(六)对音乐基础教育“隐性课程”的必要关注

自20世纪60年代“隐性课程”的概念提出后,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对“隐性课程”的研究也一直方兴未艾。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今后的音乐基础教育研究中,“隐性课程”在音乐教食中的功能会越来越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认识。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对“隐性课程”对个人音乐能力发展的方方面面——辨别,但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却有必要逐步将其“显露”,并加以规划和设计,以便为达成预期的音乐基础教育目标服务。

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对视唱练耳的理解、认知程度不同,所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而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中会出现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让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进行艺术化的教学,进行乐感的培养。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贵州省高师本科院校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探索
视唱练耳对古筝演奏教学的作用
对二人台表演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浅析音乐多元化思维与视唱练耳教育的衔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