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8-10-20张婕
张婕
【摘要】:随着教育逐步受到国家的重视,中职学校的教育为社会企业输送了基础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相当重要。本文分别阐述了能力培养体系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为中职学校能力培养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岗位胜任力 教学
引言
在新课改的潮流下,中职学校的教育应该摒弃传统照搬书本的教学模式,突破思维局限,建立专业化、职能化、高效化的教育体系和办学理念。因此,如何与本科教育理论体系区分开来,突出中职学校个人特色,加大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等方式方法成为中职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更加应该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两手抓,打造专业亮点。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目的
中职教育培养着生产第一线的基础劳动者,应当精准把握人才市场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个人特色为基础,提高学生水平。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培训体系中提到的书本知识并不是照搬照抄,同样要与学生实训环境相结合。而学校所提供的实训环境与社会企业实际情况也要进一步贴合,才能保证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的无缝连接,更好地为社会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2]。
(二)培养高精尖人才,建立学生就業自信
面临人才市场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原本就不具有优势的中职学生,毕业后更是存在大量无所适从的状况。为了缓和中职学生就业压力,学校与企业应不断深入合作,加大产、学、研三方面循环研究。并逐一为每位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挖掘学生身上具有的潜力,并适当地给予学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完善一系列就业保障,就业推荐等机制,提高学生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和自身专业的热爱度。
(三)有利于中职学校本身不断发展,扩大招生
毕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可增大社会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从而反作用于中职学校本身,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加促进学校聘用骨干教师,发挥专长,构建更加完善的能力培养体系。
二、培养要求
(一)计算机课程对培养体系的要求
在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多地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制作,线上工作远远多于线下工作。在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应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不拘泥于各种版本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将教材知识与软件操作性训练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在应用软件编程操作上的创造力和创新性[3]。
(二)岗位胜任力对培养体系的要求
然而就岗位胜任力来说,对计算机培养体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上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操作性和熟练度。要想成为一名卓越工作者。必须拥有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依据岗位特征和工作内容解答疑难杂症,快速接受和消化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发现,同时具有维护硬件的能力,能有效快速地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首先就是要自主自觉的能力。按照培养计划和学习目标设定合理的学习进度,让学生自主探究。以兴趣为导向,多种学习方式相融合[4]。学校为学生提供资源平台和多种多媒体手段,例如学校图书馆、各类资源网站、举办专业性讲座等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培养自主性,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平台里逐步取得进步。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学校同样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这个评价系统不只针对学生,同样针对老师。学校可制定计划及奖惩制度,例如每月或者每季度开展测评工作,考核老师专业性各方面指标是否达标。同样对学生采取考试或考察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核的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严格督促全校师生共同进步,以公平公正的监督管理制度不断促进老师终身学习和完善自我,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奋发图强。
(三)产学研相结合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重点在于将产学研三方面相结合。学校可以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承接项目。学校为专门培养特定人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和接触实际情况,思考解决实际问的方法,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应用到社会之中去。让学生在企业特定的环境下去打磨。这对自身的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让专业技能,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得到一个很好的升华。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一个企业的实习机会是难能可贵的。对于实习过程中表现优良的学生,企业和学校应同时给予奖励,并提供工作岗位机会,以促进学校学生的研究动力,同时为社会企业创造不菲的业绩,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机制,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毕业的学生缺乏硬件动手能力。甚至基本的操做系统维护、组装电脑等都不熟。因此学校的培养体系上,应将硬件动手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入硬件实训课程,建立微机组装相关实验室,通过课堂训练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现状,练就扎实的专业基础本领以适应时代改革的新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者应全力以赴,不断总结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综合性和适应性,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及企业发展。广大教育研究者也应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究摸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中职学校能力培养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在新课改背景的大环境下,共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奕,刘传平.大学计算机课程联动教学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8,3:4-6,10.
【2】魏华飞.基于默会认识论的创新创业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3,11:29-31.
【3】林芳.现代学徒制“五双”育人机制对中职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J].职教通讯,2016,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