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客流控制研究分析
2018-10-20赖倩萍
赖倩萍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铁大客流情况下存在的风险,阐述了客流控制的定义,分析了影响客流控制措施相关因素,总结了客流控制措施及限流值计算。结合现场经验,研究分析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客村站大客流时采取的客流控措施。
关键词:地铁车站;客流控制;适用性
目前,广州地铁线网日均客流量已达到800多万人次,很多线路的现有设备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大客流了,地铁车站作为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节,如何在大客流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准点、快捷,是客运管理者们特别要思考的地方。
1 地铁车站大客流风险分析
国内外的运营经验表明,地铁运输作为一种具有车辆密度高、客流量大的公共交通方式,运营空间狭小,环境相对封闭,在较好解决城市地而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也导致了人流聚集,使得地铁运营安全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拥挤的地铁客流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
(1)易发生乘客踩踏事件造成群死群伤。
(2)易发生因站台拥挤乘客被挤落轨道风险。
(3)易发生乘客在扶梯摔倒导致伤亡事件。
2 地铁大客流控制措施探讨
2.1 客流控制的定义
客流控制是指当地铁车站内设施设备承受的负荷超过其客流阈值,采取控制站内或区域内客流数量,确保大客流情况下地铁运营组织的安全、有序、可控的措施,客流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因大客流冲击导致乘客伤亡事故的发生。
2.2 影响客流控制相关因素
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才能在现有设备设施的基础上组织好客流工作,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车站出入口及通道的数量、规模和位置。
(2)站厅、站台的面积;其容纳能力影响着是否采用客流控制措施。
(3)换乘站换乘通道的通过能力、位置、数量。
(4)楼梯、自动扶梯等乘降设备的位置、数量及通过能力。
(5)自动售票及检票设备分布、数量及通过能力;影响到进出站客流流线及站厅的客流人数。
(6)发车间隔;发车间隔直接影响站台乘客疏散能力。
2.3 客流控制的措施
(1)单站级客流控制方式
高峰时段,可采取单站级客流控制措施来控制客流的进入地点、走行路径或走行速度,保证车站设施上的客流量处于安全负荷之下,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在楼梯/扶梯连接处设置控制点分批放行;改变扶梯走向;引导乘客走楼梯;設置铁马、伸缩栏杆等改变乘客行走路径;关闭部分进闸机限流,或者在进闸机口设置铁马等分批进闸。其目的是改变乘客的正常走行路径,增加乘客的走行距离,减缓乘客的走行速度,延缓乘客到达站厅、站台的时间,控制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乘客人数,以减缓车站或部分区域的客流压力。
实际在大客流的客流控制的现场,采取的客流控制措施往往不是单一的,需要采用多种客流控制措施的组合,已达到最好的客流控制效果。
(2)线网级别客流控制方式
客流高峰期间,地铁线网上不仅仅是一个车站会出现大客流,往往多个相邻的车站都会出现客流密集的情况,一条线路前方车站的运营状况也会影响后续车站的乘客登乘。因此,需要有考虑线网多个车站的客流量,协调控制各站客流,均衡各站进站客流,使客流在整个路网上均衡、顺畅,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线网级客流控制是在单站级客流控制基础上执行的。大客流换乘站或连续几个区段中最高满载率的车站称为主控站,主控站的上下行线路或邻线车站的限流车站称之为辅控站。
2.4 客流控制的启动及限流值计算
(1)单站级客流控制
大客流的度量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服务水平来确定,二是基于疏散时间的度量。广州地铁以最直观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大客流需要进行客流控制,当站台候车乘客或者站厅付费区、非付费区积聚的乘客超过整个站台面积的2/3,且有增大趋势时,采取相应的单站级客流控制措施。车站设置2/3区域面积的客流控制“警戒线”,量化客流控制的启动时机及力度。
(2)线网级别客流控制
实施单线级客流联控,仍无法缓解客流压力时,邻线辅控站采取客流控制措施限制进站乘客人数,缓解主控站客流压力。当主控站为中间大客流换乘车站时,对于辅控车站的选取,一般是在对主控站客流影响较大的前方车站中选取。前方各个车站到达主控站之后车站的客流量为Qn,Qn即为影响列车到达主控站满载率的因素。通常选择Qn值最大的几个车站作为辅控站。
设定高峰时段为T,列车到达主控站的满载率最高为pmax,pi为设定条件下辅控站i车站可以增加的列车满载率,px为除辅控站外前方其他车站可以增加的列车满载率之和,该线路中辅控站通过主控站的客流总量为Q,Qi为各辅控站到达主控站之后车站的客流量,X为前方非辅控站到达主控站之后车站的客流量之和。
则对主控站有影响的辅控站客流Q = Q1+Q2+Q3+…+Qi;
到达主控站最高满载率情况下p1+p2+p3+…+pi+px = pmax;
其中1,2,3,…,i代表主控站前方辅控站车站;x代表非辅控站。
Qi/Q为高峰期辅控i车站客流量占前方辅控车站通过主控站客流量Q的比例。考虑到均衡各站客流的原则,以客流比例Qi/Q作为i站可增加的满载率的依据。各站可以增加的列车满载率pi =(Qi/Q)×(pmax-px),其中Qi、Q、pmax、px都是已知的,因此可以算出i站可增加满载率。当px/pmax趋于零时,pi =(Qi/Q)×pmax。
在高峰期这段时间内,Zi = pi×N,即列车到达i站时可增加的人数=可以增加的列车满载率×列车容量。
高峰时段T的时间偏长,一般以15分钟进站客流数值为参考,因此15分钟内i站的进站客流限流值Imax= Z×(15/T)=(pi×N)×(15/T)=(Qi/Q)×pmax×N×(15/T)。
3 案例分析
我们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客村站为例,对大客流情况下客运组织进行分析研究。
客村站是广州地鐵3号线与8号线的换乘车站,为地下四层结构,负一层是站厅层,负二层是8号线站台层,负三层为3号线与8号线的换乘平台,负四层为3号线站台层。客村站3号线和8号线都是岛式站台。3号线与8号线的换乘是通过换乘通道和换乘平台实现的。3号线与8号线的换乘也可以通过负一层站厅层实现换乘。
影响客村站早高峰客流控制的客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进站客流以及换乘客流,两股客流都较大,在三号线运能接近极限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客流控制来保证运营安全。
客村站3号线站台面积较小,在早高峰时段,客村在站厅付费区设置回形阵减缓乘客到站台的速度,并在站厅通往站台扶梯上方设置控制点,同时也在换乘平台进行分流并设置控制点。随着客流增大,逐步在8号线站台设置控制点同时启动客流控制,在A、B端进闸机设置控制点控制进站客流。但由于大部分出入口不适宜进行客流控制,所以客村站一般不在出入口实施客流控制,在单站级客流控制不能缓解本站客流压力的情况下,申请线网级别的客流控制,通过限制3号路或8号线其他车站上车的乘客数量,来降低列车到达客村时的满载率,以减缓客村站的客流压力。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运能、设备设施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大客流,提前制定客流组织方案,进行有效的客流控制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制定客流控制方案以及进行客流控制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客流规律,通过客流预测分析,确定高峰客流时段,并得出乘客到达车站规律;二是因地制宜,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包括车站空间、客流走向等,依据现场得出合理的客流控制措施。合理的进行客流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地铁运输的潜力,发挥地铁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地铁运营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贺明,王旭.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2
[2] 王炜南.突发特大客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08
[3] 刘莲花,蒋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控制方法研究 [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33(5):51-55
[4] 张伦.陈扶崑.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