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规划的研究

2018-10-20张建

炎黄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着加快,相应的有关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也成上升趋势。本文归纳提出了国际景观规划的热点景观类型、研究主题和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主要的景观规划流派,并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景观设计学;景观规划;景观研究动态

第一章:景观规划的主要进展与现状

1. 景观规划领域的理论知识

关于景观规划,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目前有诸多表述方式,虽然人们对景观规划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认为景观规划是景观尺度上的一种实践活动,规划的目的在于从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对景观进行优化利用,其目标是尽力维持景观的异质性[1]。景观规划主要的研究内容涉及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管理等方面[2]。

2. 国际景观规划研究的发展变化及前沿

景观规划学科在国内萌芽、发展、直至近年来已不断完善。早在上世纪末,一些学者就阐述了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原则。归纳了国内外景观规划的热点。建立了景观规划的整体框架[3]。近些年,景观规划的研究日渐复杂和多元化。

纵观全球景观及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推动了全球景观的不断变化。在欧洲,18世纪前相对稳定的传统景观被19世纪到二战之间的工业化进程所改变,生活方式和人类意识的变化如同一场革命抹去了传统景观的印记,创造了颠覆性的新景观。战后的景观变化则以城市化和全球化为标志,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环境迅速破坏了传统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问题,尤其是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复兴,一种把基本理论、科研以及政策相结合的整体途径逐渐发展起来。同时景观的文化遗产功能也再次被人们所重视[4]。

3. 目前景观规划研究的突出特点

1)学科交叉性弱,特点不够鲜明

目前的景观规划方面的研究大部分使用了单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较少涉及到学科交叉性。因此应加强景观规划学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美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其更具生命力[5]。

2)欧美两大景观生态学主流学派特点各异

欧洲作为景观生态学起源地,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土地管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规划”等地理学传统特色。因此,欧洲学派更加注重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强调景观规划“以人类为核心”,围绕景观管理和乡村景观等方面展开研究。北美学派更加注重单一学科对自然景观的研究,带有很强的“生态学”色彩,强调以“野生动物生境为核心”的定量研究和模型模拟。尤其是强凋对“格局一过程关系”、“尺度分析”等景观生态学理论核心的探讨。

3)研究地区不均衡

目前绝大部分关于景观生态的研究集中在温带(85%)和热带(14%)地区,几乎没有涉及寒冷地区。此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陆地上,有关水域或海域景观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说明景观生态学研究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空间异质性”。

第二章:中国景观规划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上升期以及快速城市化时期,第二产业比重稳定在40%~50%,城市化率迅速上升。一方面,大规模建设以及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造成的各种生态环境和文化保存问题在中国更加典型、突出;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化也有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特殊之处,这使得中国成为景观规划研究和实践的最佳“试验场”。

当然,中国研究相比之下也有薄弱之处以及需要完善的方面。首先从研究主题来看,中国学者更多地研究了景观变化的过程和影响。而较少探索如何通过规划、政策、公众参与等进行控制、引导,更多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而较少关注文化和感知。从研究方法来看,中国研究较多使用景观指数等量化技术,较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从研究地点来看,主要选择在中国典型的大城市比如广州、香港、北京等,以及西双版纳、卧龙、黄河河谷等著名自然景观地开展研究,而比较忽视对一般城市、一般景观的探讨,对农业、农村景观的研究还显不足。

第三章:浅谈景观规划研究的动向

作为20世纪80年代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景观规划从理论、方法到應用都还不够成熟,尚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挖掘。当前景观规划研究还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全球的发展很不平衡,有必要促进欧美以外地区的景观规划研究,以及弱势地区景观规划的研究。

其次,需要加强对景观变化长期滞后影响的研究。目前对景观变化研究甚多,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长期的生态学影响方面。人类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地球表层的结构和组成,但由于自然过程对变化响应的相对滞后性,在变化发生的过程中,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问内,人们难以发现景观变化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变化“暗藏的危机”进行预研,以便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对策。

再次,进一步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第七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提出未来景观生态学研究还需要从“陆”向“海”推进;从“野生动物生境研究”向“人类生境”研究转移;从“局地景观生态学研究”走向“多区域联合互动研究”;从“视觉景舰”向“听觉景观”和“嗅觉景观”发展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4,24(9)

[2] 郭晋平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整合与中国景观生态学展望[期刊论文]-地理科学2003,23(3)

[3] 曹宇.肖笃宁.赵羿.李秀珍.王连平 十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

[4] 角媛梅.肖笃宁.郭明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

[5] 龠孔坚.李迪华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张建(1994—),男,汉族,籍贯:山东潍坊,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成都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
生态学原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数字技术视角的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比较研究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国内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