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园林中的生态思想概析
2018-10-20张恩玮
张恩玮
摘 要:通过对西方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先驱的著作和思想的分析与研究,表达生态主义思想与风景园林融汇后的自然性、艺术性与生态性,并且随着这些元素的发展与变化,逐渐地影响了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观念与实践表达形式。在生态思想循序渐进的引导下,风景园林从起初的艺术美学设计逐渐走向了生态科学的方向,在生态思想层面上有了更深的思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西方园林;生态景观
1 对生态思想的理解
对于生态思想的理解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生态化是可以最大的保留自身系统内在循环的供需状态,而从人的角度出发则是在满足正常生活状态下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在生态区规划过程中从大范围的基础拓展更变到详细的景观生态规划,用整体性的规划方法使环境进行系统上的修复与改善,进而实现人与生态之间的互利共生。
1.1 生态规划设计的应用现状
对各门类的生态学,包括水文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所涉及到的整体、系统理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的完善并且对大范围的景观规划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指導作用。[2]
1.2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结合了科学、艺术以及社会三个元素构成,三者都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所有的景观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没计应该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的原则。
目前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在思想中遵循着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的表现形式是来自多方面的[4]。在设计中,回收而来的雨水不仅仅是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于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通过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互相关联,这样使得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2 生态主义思想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影响
2.1 研究范畴的拓展——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
生态主义思想引导下的风景同林设计理论与实践拓展了风景同林学的研究范畴,模糊了建筑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界限,使之有能力处理更加综合、更加复杂的环境与社会问题[4]。此外,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使风景园林在自然系统、城市景观及基础设施之间建立起与自然及人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的网络,并在自然与城市之间、艺术与科学之间、设计过程与生命活动之间建立起持久而稳定的联系[5]
2.2 形式与内容的嬗变——从设计自然到生态设计
生态思想的影响使风景同林超越了风格化的框架和现代主义的僵局[6],关注场地的尺度、维度、生态因子及自然与人工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关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策略。从设计生态到生态设计的转变从其本质上来讲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是对常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2.3 意识与价值的变革——从无视生态到彰显生态
工业革命之后,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使风景园林师们意识到景观的生态属性与人类及环境的生存息息相关。而生态主义思想的影响使风景园林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自然观均发生了嬗变,风景园林设计的意识与价值由人与自然相互隔离的心理补偿和无意识的自然主义倾向转变为自然独立审美价值的客观赋予和含有民主意识的现代文明指向。
2.4 材料与技术的创新——从不可再生到可持续
生态主义思想激发了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及生态材料和可持续性技术的创新,推动了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由对生态性的无视和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耗费转变为对自然过程的尊重、对废弃设施的功能转换、对可再生物质及能源的循环使用、生态材料的应用、可持续性技术的创新,以实现场地的自我维持以及可持续发展。
2.5 空间与维度的延展——从二维平面到四维时间
自然观的改变与科学概念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表达以动态性、变化性、不确定性和弹性为特征。风景园林关注的重点由点、线、面构成的视觉平面转变为由体积构成的实体空间感受,而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和自然演替进程的漫长又使风景园林设计纳入了时间的流变因素。
3 结束语
生态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除了对原有自然环境的要求之外,还应体现对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具体的途径与手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景观的首要任务。受此影响的生态学景观设计思想理当是未来的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自然循环回到生态的本源,利用自然给我们的一切,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手法,找寻人与生态的平衡性,将我们的城市景观得到不断变化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贾良清.殷福才.王晓辉.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6(19)
[2] Andrew D.Green Political Thought:An Introduction[M].Unwin Hyman Ltd,1990:7.
[3] E1izabeth M.Landscape of Infrastructure[M]//Charles W.The Landscape Urbanism Reader.Princeton Architecture Press,1996:148-149.
[4] (瑞士)雅各布·布雷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7.
[5] 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139.